历经“惊人挫折”,莫迪又连任

当地时间6月5日,印度为期六周的马拉松式选举落下帷幕。73岁的莫迪将继续执政,成为继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之后,又一位连任三届总理的印度领导人。
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5日凌晨公布的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第18届选举最终计票结果,莫迪领导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印人党)获得240个议席。不过,印人党的议席数量未能超过半数。最大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获得99个议席,由其主导的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获得231个议席。
图片
6月4日,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莫迪在新德里参加一场活动时庆祝胜利。图/视觉中国
“莫迪遭遇了惊人的挫折。”有媒体评论称。这是自2014年莫迪赢得第一任总理任期以来,印度人民党首次未能单独获得过半议席。
在胜选讲话中,莫迪依旧表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胜利。他承诺,在即将到来的第三任期,印度将谱写重大决策的新篇章。
“这是莫迪的保证。”他强调。
虽赢却输
今年4月,莫迪充满自信,宣布带领印度人民党参加选举,并打出了“赢得400席”的口号。印度议会下院有543个议席,掌握272席过半数即为多数党,享有组阁权。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获得三分之二多数,意味着达到修改印度宪法所需议席的门槛。
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鉴于过去十年来围绕莫迪本人及其执政方略而精心进行的形象塑造,他将会继续以绝对优势重返权力中心。就在6月1日,出口民调还预测印度人民党将以压倒性优势获胜,认为莫迪领导的执政党将在议会下院543个议席中取得353至401个议席。为迎接胜利,印度各地还准备了数以万计的庆祝糖果。
然而,这一盛况并未到来。随着6月4日投票结果逐渐明朗,巨大的落差也随之出现,印度政治格局呈现出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图景。相较于2019年的大选,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失去了63个议席,也失去了单独政党超过议会下院半数的优势。而在野党国大党所获议席数增加了47个,是2019年时的两倍。由国大党主导的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获得231个议席。这是2014年来,印度反对派政党联盟在对垒莫迪时获得的最好成绩。
根据投票结果,印度人民党在印度人口最多、议席最多的行政区北方邦遭遇了巨大挫败,只获得34个议席,比2019年大选少了23席,比2014年大选少了32席。而北方邦历来是印度人民党最重要的票仓,也是莫迪亲自参选的选区所在地。
除北方邦外,在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南部高新科技重镇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克邦等传统优势地域,印度人民党还大幅丢失了议席。
图片
6月3日,印度孟买,在选举结果揭晓之前,工人们戴着印度总理莫迪的面具,在吉拉贡的一家糖果制作车间里制作糖果。图/视觉中国
有分析人士表示,反对派在竞选期间试图以更大力度的补贴、平权行动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来吸引民众,这种做法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而这些正是莫迪政府备受诟病的领域。
此外,竞选期间,印度反对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多次向选民发出警告,一旦莫迪和执政党获得了超过三分之二多数议席,他们将推动修改印度宪法,将印度的国家体制从世俗主义改为印度教神权政治。
当选举结果公布后,拉胡尔·甘地手持印度宪法发表演讲,称反对党联盟阻止了印度人民党和莫迪获得三分之二议席,保护了印度的宪法和民主制度。他表示:“是印度的工人、农民等穷人们团结起来,挺身而出拯救了印度宪法。”
“本次大选结果是印度人民党执政十年来遭受的最大政治打击之一。”威尔逊中心南亚研究所所长迈克尔·库格尔曼认为,“这意味着,莫迪已经失去了他在选举中不可战胜的光环。”
十年跨越
在胜选后的首次讲话中,73岁的莫迪并没有提及大选结果的失意,而是热衷于强调他历史性的第三次胜利。他向支持者们表示,自己的胜利是“世界上最大的胜利”,并表示他“非常非常高兴”。他还承诺:“我向人民保证,将继续过去十年的良好工作,继续满足人民的愿望。”
十年前,莫迪首次参加印度大选,走务实接地气路线,并承诺扭转印度糟糕的经济。那次选举中,印度人民党赢得了282个绝对多数议席。2014年5月,莫迪宣誓就任总理。上任后不久,莫迪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改善印度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放宽对该国直接外国投资的规定。
莫迪上任之际,正值2007年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长放缓的难题考验着几乎所有国家。在如此动荡的背景下,莫迪提出“税制变革”“废币改革”“总理基金”“数字印度”一系列改革政策,期望实现经济正规化、改善经商环境和促进制造业等几大目标。
十年间,印度经济的确实现了快速增长。印度政府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4%,高于此前市场预计的6.6%左右。这是印度在今年大选前最后一次公布GDP增长数据。此外,印度统计部门还将2023至2024财年(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增速预期从7.3%上调至7.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印度在2021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在GDP总量上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排名跃升了四位。而就在10年前,印度的经济排名还只是第11位。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钱峰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莫迪经济学”源于莫迪主政古吉拉特邦12年的成功经验,其目标是打造“新印度”,核心是加速发展,手段是优化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资源、技术和制度等增长要素,打破常规,加大改革力度,释放发展潜能。这也是印度目前GDP成为世界第五、增速排名前列的主要原因。
在创造“经济奇迹”之外,莫迪执政十年,也彻底改变了印度的宗教和政治格局,使一度边缘化的印度民族主义成为主流。今年1月,莫迪在大选前为北部城市阿约提亚一座有争议的印度教寺庙揭幕,将这座寺庙描绘成恢复印度教教徒自豪感愿景的核心。
警钟敲响
十年执政后,支持者认为,莫迪极具个人魅力,不仅让印度经济实现飞跃,也让该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而批评者指出,“印度教优先”政治让国家分裂,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内部的不平等正在加剧。
法国研究机构世界不平等实验室今年3月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如今以印度现代资产阶级为首的“亿万富翁统治时期”,较以殖民主义势力为首的英国统治时期更不平等。这份报告聚焦于2014年至2022年,即莫迪执政的前八年。数据还显示,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控制着该国40%的财富,这一比例高于美国、南非和巴西。
尽管印度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它的GDP增长超过8%,但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仅为4.3%,低于前任总理曼莫汉·辛格时期的6.2%。
与此同时,印度民众的生活成本和通货膨胀也持续飙升,对家庭储蓄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印度家庭储蓄已处于50年来的最低水平。
影响民众生活的更大的问题还有失业,根据孟买独立智库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印度4月份的失业率从3月份的7.4%上升至8.1%,而新冠疫情暴发前该数字约为6%。莫迪2014年首次上台时承诺每年创造2000万个就业岗位,但目前来看,这一目标远远未能实现。
就连莫迪一直引以为傲的经济成绩单,也被认为存在诸多隐忧。印度知名发展经济学家普兰纳布·巴德汉认为,印度经济的发展根基极不牢固。印度的长期发展面临基础设施不足、教育和职业培训不足、公共卫生条件落后以及环境消耗过度四个主要障碍。他还指出,印度的经验表明,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陷入一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中。经济“寡头化”以及急剧增长的财富不平等,反过来伤害了经济长期发展的根基。
“印度人民党意料之外的相对失利,就是一个警钟。”普兰纳布·巴德汉提醒道。
如果莫迪开启三个任期,他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创造更多就业和弥合社会分歧。印度十多亿人口中,约有五分之二的人不到25岁,如果他们的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年轻选民很有可能站出来反对印度人民党。此外,贫富差距扩大、印度教民族主义膨胀而带来的分歧,极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人民党未能单独获得半数议席,这也意味着莫迪的议程设定与推行难度将大幅增加。莫迪将在更为艰难的条件下,开启新的任期。6月5日,莫迪在印度人民党总部宣布,将会与盟友组建联合政府。
新德里政治评论员阿拉蒂·杰拉特说:“莫迪天生是一位政治强人,过去并不依赖联盟伙伴,因此,观察他将如何应对联合政府的拉扯和压力将会非常有趣。”
作者:郑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