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第一 “川气东送”第一站是如何炼成的?|万千气象看四川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四川宣汉摄影报道
“我们是川气东送第一站!”
6月4日,“万千气象看四川”采访团刚步入普光气田科技展览馆大门,一幅长长的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示意图就跃入大家眼帘。
图片
“川气东送”工程示意图
普光气田,我国首个成功开发的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川气东送”工程的第一站、亚洲规模第一的现代化天然气净化厂。这个科技展馆里,见证并记录着这块气田的历史与成绩。
随后,讲解员抬手指向展馆门口示意图上黄色标志处,那便是普光气田的确切位置,四川达州市宣汉县。
亚洲规模第一的天然气净化厂
惠及长江经济带沿岸2亿居民
谁也没想到在四川达州“藏着”一座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
净化厂究竟是怎样的面貌?在国内首个以高含硫气田为主题的科技展览馆内,大家对于净化厂的想象被巧妙地缩小并还原,通过三维模拟沙盘的形式具象地展现出来。
图片
天然气净化厂沙盘图
看着大家惊异的目光,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开发管理部副经理陈建有些骄傲。“实际的净化厂占地约3402亩,拥有12个系列、3157台套设备以及长达30多万米的钢铁管网。”
从数据中,不难窥见规模。事实上,该厂还是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
这样规模巨大的净化厂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移山开河!”陈建介绍,净化厂建设涉及大量土方工程,移山8座,开河穿峡,土石方量超4000万平方米。
这样的艰辛努力,并没有辜负众人。
截至目前,普光气田累计生产井口气超过1200亿方,惠及长江经济带8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长江沿岸2亿居民。
全国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
累计生产硫磺高度接近珠穆朗玛峰
“普光气田产能建设主要集中在普光主体和大湾区块。”陈建说,这些区块里的设施将地下约5000米深的原料气开采出来,转化为两大主要产品。
第一大产品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天然气,其前身是含硫化氢的毒气。硫化氢虽是含硫天然气田中的第一杀手,却可以通过净化回收硫磺。
图片
硫磺储运装置
凭借中国最大高含硫气田带来的机遇,这里建成全国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
由基地生产出来的普光气田牌硫磺,则在生活消毒、农业化肥和军事炸药等领域随处可见。
“无论是天然气还是硫磺,我们的产品纯度均达到了99.99%的高标准。”提起这些来,陈建有些自豪。
陈建抬手指向沙盘上两座形似蒙古包的建筑,正是硫磺料仓,每个仓的储藏能力高达5.7万吨。此外,还有10个液硫储罐,每个可储藏5000立方米的液态硫磺。
“我们的硫磺累计产量超过1,500万吨。”陈建透露。
1500万吨是什么概念?陈建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若将硫磺堆放在标准篮球场上,高度将接近珠穆朗玛峰。
中石化第一个最高奖项
其背后是世界纪录的创造
在科学技术厅内,两张被精心放置在玻璃罩中的奖状,引起众人注意。
奖状上清晰地写着:2012年,《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图片
中国石化首次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最高奖项
这是中国石化首次获得的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最高奖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天然气领域荣获的第四个特等奖项。
这张薄薄的证书,与“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并肩闪耀。这张奖状,来自不易。
陈建用一个故事,表达当时的艰辛。1999年5月,中国石化南方海相油气田勘探项目部正式成立,现任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担任当时的项目经理,他们锁定了川东北宣汉—达县一带。之后,在这里给大巴山做高清CT,搜集地震资料。
图片
普光气田科技展览馆外景图 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传统的地质理论认为,油气储层形似倒扣的锅,锅底是油气最富集的地方。然而,普光气田的发现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马永生及其团队瞄准了锅边低部位,他们认为储层在形成时可能位于中浅层,但随后可能随地壳运动转移至深层甚至超深层。
因此,他们将勘探目标锁定在地下五千多米的地层深处。
“就像玩‘贪吃蛇’游戏一般。”陈建比喻。在钻井技术上,他们创新了随钻地质导向技术。使钻头仿佛拥有了“眼睛”和“耳朵”。这项技术不仅支持直上直下的钻探,还能实现曲线钻探。
令人瞩目的是,他们创造了水平性射孔井段长达1215米的世界纪录。普光1井2001年开钻,2003年喜获日产42万方高产工业气流,普光气田横空出世。
这座沉睡在地下、深埋在大山的“宝藏”,被重识、开发。由达州始,越六省两市七穿长江,宛如巨龙蜿蜒于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