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子生吞鱼胆致肝衰竭

以为是痔疮 其实是癌症 肠癌年轻化如何防? 指尖莫名刺痛10余年 竟是肿瘤惹的祸 超半数儿童青少年近视 如何科学理性防控? 把隐翅虫当蚊子拍死 女子差点毁容
6月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监护室里,30岁的贵州小伙阿明经过2天的抢救,终于平安脱险。
想要清肝明目 小伙生吞鱼胆
阿明在宁波某乡镇的工厂里打工。6月2日适逢周末,他和几位工友在外野钓,收获了一条4斤重的白鲢。一伙人非常开心,打算用新鲜的鲢鱼打火锅。听说鱼胆可以明目、解毒,负责杀鱼的阿明特意把鱼胆摘出来,它大小约为成年人大拇指一半。
鲢鱼火锅烧好后,阿明和工友们把酒言欢,他拿着剖出来的鱼胆,配着啤酒一鼓作气生吞了下去。“那一瞬间嘴巴很苦的,我又喝了大概一瓶半的啤酒才压下嘴巴里的苦味!”阿明回忆,吃完鱼火锅后不到2个小时,他的肚子就开始翻江倒海,不仅上吐下泻,还头晕头痛、全身乏力,他用手机上网查询资料才知道鱼胆有毒!
怕中毒,阿明便抠喉催吐,想着把晚饭吃的鱼火锅吐出来就没事了,结果到了晚上10时许,他整个人似乎“更不好了”——肚子痛得厉害,不能解小便,脸色暗沉得吓人,眼珠、脖子都开始隐隐变黄……
家人紧急把他送往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诊断阿明为“鱼胆中毒”,在洗胃、护肝、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为寻求进一步治疗,阿明由120急救车转运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医院检查后发现,阿明的谷丙转氨酶数值破万(正常值50以下),是正常值的数百倍,呈典型的肝衰竭症状,还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果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清除,很可能危及生命。
阿明被火速送进EICU,浙大一院急诊科医护团队联合感染病科、肾脏病中心专家对他进行了紧急会诊,为他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清除进入血液循环的毒素,同时给予护肝、利尿、补液、改善代谢、营养支持等治疗。在专家团队全力治疗下,阿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中。
不是所有鱼胆都有毒 但最好都别吃
●鱼胆有多毒?
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介绍,近几年,每年都会有多例因为盲目听信民间偏方吃鱼胆而中毒的患者。鱼胆中毒引起的症状危重可导致肝肾受损,再逐渐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脑水肿、心肌损伤等严重症状(也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终导致死亡。
有生吞鱼胆中毒的患者,虽然侥幸躲过一劫被救活了,但由于神经受损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抱憾终身。
鱼胆不能吃,最严重可致死,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对成人来说,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如果是五六斤以上的大鱼,1个鱼胆就足以令人丧命。因为鱼胆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酸、牛黄胆酸、氢氰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组胺等多种毒素,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毒性最厉害的氢氰酸能抑制人体内40多种酶的活性,使细胞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细胞内窒息”,比同剂量的砒霜(即“鹤顶红”)毒性还大。这些毒素不会因为加热、烹煮或酒精而被破坏,因此即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吃下也会中毒。
●所有的鱼胆都有毒吗?
虽然不是所有的鱼胆都有毒,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大家常吃的很多淡水鱼类——鲫鱼、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武昌鱼等的鱼胆都是有毒的,“如果不确定有没有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所有的鱼胆都别吃。”
●蛇胆都可以药用,鱼胆不行吗?
“鱼胆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不作药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促进分会副主任委员、浙大一院中药房主任马成坚副主任中药师介绍。鱼胆在有些古代医籍虽有零星记载,民间也有乱用,但规范的官方《中药炮制规范》《中国药典》不收载。因为其严重的肝肾损害,“鱼胆不作中药”也是中医药行业的专家共识。蛇胆等虽有药用记录,但使用前须经复杂的中药炮制程序,也万万不能生吃。
民间常说的鱼胆可清热、明目、止咳平喘等的治病偏方不成立,鱼胆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引发中毒,千万不能食用。鱼胆中毒的潜伏期为0.5~6小时,中毒后病发的时间愈短、预后愈差。
开始可能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纳差、肝区疼痛、少尿、无尿、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严重时会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鱼胆中毒?
宰杀时一定要注意将鱼胆清理干净。如果不小心弄破了鱼胆,就要注意把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避免中毒,如果鱼胆污染鱼肉范围较大,安全起见,建议把鱼全部丢掉。
要谨防鱼胆汁溅入眼睛里,有毒的鱼胆汁可导致结膜炎、视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失明。
一旦误食,要尽快就医,彻底洗胃或催吐,清除毒物;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喝点鸡蛋清、牛奶,保护胃黏膜、延缓胆汁吸收。重度鱼胆中毒患者如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清理其体内的毒素,且可纠正其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情况,顺利地将毒素排泄出体外,减轻毒素对其器官造成的损伤。 据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