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选结果出人意料,莫迪的精心布局遭重创

印度大选结果出人意料,莫迪赢的很难看,他的执政布局也因此遭遇重创,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中印关系的大变数。
持续约1个月的印度大选终于结束,由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战胜了国大党领导的反对党联盟,莫迪得以开启自己的第三个总理任期。
图片
【莫迪与其领导的印人党,此次可谓是“虽胜犹败”】
但对于莫迪与印人党来说,此次选举可谓“虽胜犹败”,之前确定的很多长远计划都将难以实施。中印关系也有可能因为这场选举而出现新的变化。
外界认为印人党此次是“虽胜犹败”,主要是因为该党没有达成之前的预定目标,单独拿下370个人民院席位,最终只是赢得了239席,远少于2019年大选时的352席,且没有达成272席的单独组阁条件。
如果不是NDA之中的其他党派也赢得了53个席位,让联盟的席位总数增加到292席,这次选举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反观反对党联盟,一举拿下了232个席位,在人民院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够在很多问题上,对抗莫迪与人民党。
这一选举结果不光打了莫迪一个措手不及,也让印度国内很多人感到意外。要知道,在之前的民调中,印人党可谓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大部分民调都预测,就算印人党无法拿下370个席位,也能够轻松拿到约300个席位。
图片
【虽然NDA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双方的席位差距并不大】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印人党自身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
在这种选举中,经济从来都是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表面上看,印人党过去执政的10年之中,印度经济发展不错,但掩盖在繁荣之下的是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等民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实际情况。
这就导致很多普通民众不再接受印人党经济快速增长的宏大叙事,转而将票投给了反对党联盟。
另一方面,印度教民族主义这把双刃剑,终于伤到了印人党自己。印人党过去10年积极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认为只要赢得了占人口多数的印度教民众支持,自己就能够高枕无忧。
图片
【此次选举的结果,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不再奏效】
但恰恰是因为这种执政方针,导致了印度国内的进一步分裂,不光非印度教民众对印人党不满,很多希望印度走世俗化道路的印度教民众,也站到了莫迪与印人党的对立面。
莫迪与印人党为了确保自己胜利,推动司法部门,展开针对反对党的调查,并将部分反对派人士丢进监狱的做法,也适得其反,让自己在关键时刻失分不少。
其次是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联盟,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借鉴了印人党在媒体宣传等领域的长处,有效宣扬了自己的主张,且通过内部的沟通,确保了在阻击莫迪开启第三个任期的过程中,联盟内部能够力往一处使。
在北方邦等地的选举之中,反对党联盟就是通过共同推举候选人,将原本分散在各党派的选票集中了起来,成功阻击了印人党。
图片
【拉胡尔·甘地领导的反对党联盟虽败犹荣】
而这种选举结果,自然会对未来5年内印度的内政、外交造成诸多影响,并直接影响到莫迪政府的布局。
在内政上,印人党现在就必须面对组阁难题。作为应对,莫迪已经亲自会见了泰卢固民主党与比哈尔邦人民党的领导人,想要获得这两个地方政党支持,确保能够顺利组阁。
为此,印人党必然要与这两个党派进行一些利益交换,甚至有可能让出一些部长级别的政府高层职位。
而且,NDA内的其他政党与印人党不是完全一条心,在很多问题上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在未来有可能被国大党拉走。莫迪现在寻求合作的这两个地方政党,历史上就曾与国大党结盟。
这就导致莫迪在第三个任期内,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内部掣肘,不光在人民院内会遭遇反对党联盟阻击,在政府内也有更多人唱反调。
图片
【莫迪政府将在议会和政府内面临更多内部掣肘】
在此背景下,莫迪原本计划好的很多事情,可能无法推进下去。
举例来说,在大选还没结束的时候,莫迪就提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要推动印度工业化,争取在2030年,将印度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从现在的不到3%提升到5%,在2047年提升到10%。莫迪与印人党的最终目标,是让印度在全球制造业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与中国进行一场内力比拼。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莫迪需要在内部进行一系列改革,消除制约印度制造业发展的隐患。莫迪之前提出的上任百天后清除腐败问题,应该就是其中一个改革方向。
但这些改革必然会触及很多人的蛋糕,会面临巨大的内部阻力。如果印人党能够获得370个席位,莫迪就能够利用己方在政府与议会的优势地位,直接清除障碍,但现在的情况,决定了莫迪必须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来达成自身的目标。
图片
【大选的“虽胜犹败”将会阻碍莫迪完成工业化计划】
因此,此次大选的“虽胜犹败”,事实上将会增加莫迪完成工业化计划的难度。也正是预见到了这一点,印度股市在大选结果出炉后应声大跌,体现出了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悲观。
在外交层面,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就是中印关系。对华强硬本就是印度国内的一种政治正确,莫迪政府对于中资企业进入印度一直持怀疑态度,在边境问题上也不愿接受中国的合理建议,而是将边境问题作为了中印关系能否恢复正常的前提条件。
在此次的选举失利后,印人党有可能进一步炒作对华议题,煽动印度民众的反华情绪,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新德里对马尔代夫、尼泊尔等国的态度也有可能出现变化,通过拉拢、威胁等手段,阻止这些国家与中国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进而炒作“外交胜利”。
图片
【印度在外交上应该会更加亲美反华】
更重要的是,这种外交上的强势有可能延续到军事领域。
在经过洞朗、班公湖、加勒万河谷等地的边境冲突后,印度国内各方在边境问题上的态度十分微妙。
莫迪政府虽然态度十分强硬,但事实上不愿在再度挑起冲突,让印军进行军事冒险,而是想要通过在基建等领域不断行动,在舆论上制造“对华胜利”。反而是作为在野党的国大党,一直拿莫迪政府的失败说事,攻击印人党“对华软弱”。
图片
【印度的对华军事策略可能会发生改变】
在国大党的步步紧逼,以及提升国内声望,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双重作用下,莫迪政府很有可能调整军事战略,命令印军改变边境态势。
由此可见,此次大选不光会对印度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南亚地缘局势增加了新的变数。但在未来5年中,印度的内外战略具体会呈现出何种变化趋势,还要看莫迪完成组阁后,新德里新的权力结构,以及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联盟,会在哪些问题上跟莫迪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