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不少农作物受损!厦门农户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图片
果农忙着采摘、运送柚子。(资料图)
最近,厦门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多日的降雨对岛外四区的瓜果蔬菜等农作物具体造成了哪些影响?昨日,晨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岛外一些农户,了解到他们种植的不少农作物受到雨水不同程度的损害。为减少损失,农户们积极采取措施,开展生产自救,希望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集美区东辉村益庄杨梅园:
杨梅推迟上市 预计减产万斤
眼下正是杨梅成熟上市的时节,但位于集美灌口镇东辉村的益庄杨梅园却迟迟未开园。园主洪东贤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杨梅开花时受寒潮天气影响,整体产量有所降低,近期连绵不断的阴雨也让果园遭受不少损失。
“一直下雨,水分太充足了,杨梅果烂掉不少,加上雨天气温低,推迟了杨梅成熟的时间。”洪东贤说,去年本地杨梅5月28日就大规模成熟了,今年6月初杨梅才陆续转红,预计6月8日之后大规模成熟,届时将开园,供游客朋友体验采摘。今年果园杨梅产量预计在6万斤到7万斤左右,比往年减少了1万斤左右,“如果雨继续下,损失还会持续增加。”
目前,洪东贤已雇佣工人每天进行果园清理,并做好防腐防霉、消毒等举措,尽力保护枝头上的鲜果迎接成熟。
▶海沧区七色豆果蔬专业合作社:
水稻、地瓜、花生等损失较大
近日,连续的降雨给海沧区部分农作物生产带来不小的影响。昨日,七色豆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文考告诉记者:“由于连续降雨,我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农药喷洒,导致虫害问题日益严重。”他补充解释道,持续的湿润环境为病虫害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条件。
此外,水淹也成为农作物面临的另一大威胁,合作社里种植的水稻、地瓜、花生等农作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淹影响。周文考透露:“水稻虽然耐淹,但长时间的浸泡会导致其产量减半。地瓜由于根部受损,产量将大幅下降。最严重的是花生,很多被冲走,可谓损失较大。”
▶同安区田洋石门西瓜种植基地:
近20亩大棚瓜苗“泡汤”了
天天下雨,看着自家瓜苗都“泡汤”了,田洋石门西瓜种植基地负责人叶燕尼心里苦不堪言。“近期正是西瓜收获的季节,基地虽是大棚种植,但持续性降雨让基地近20亩瓜苗深受其害!”叶燕尼告诉记者,这一季的收成恐怕也跟着“泡汤”了。
记者了解到,西瓜怕水且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8℃-30℃,连续的降雨不仅使空气湿度增高,还使瓜苗长期泡在水中,导致瓜苗根部受损、被病菌感染,西瓜口感受到影响,变成“水晶瓜”而无法上市。叶燕尼无奈地说道:“接下来,我们准备封棚杀菌,重新整顿一番,预计10月份再让新一批西瓜上市。”
▶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
旱地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农户许进文告诉记者,受连续降雨影响,村民们种的旱地作物花生、西瓜、地瓜、黄豆、青葱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花生大概是2个月前种下的,如果有阳光就该扎根结果了,没想到雨水这么足,花生开花后马上烂掉了,不结果。”许进文说,不仅他种的花生挂果少,周边农户的情况也差不多。
许进文今年种得比较多的是西瓜。“往年这个时候,西瓜就能采收了,但现在都烂在地里了。”他一脸愁容地说,随后走到地瓜地查看。“地瓜损失小点,但明显较小。”许进文挖出一颗地瓜说,往年日照充足,地瓜种下90天-100天就可采收了,今年雨水多,种植期得延长到120天左右,管理成本大大增加。
许进文告诉记者,今年黄豆和青葱原本长势还可以,因为一直下雨,“越长越矮”;挖起来一看,发现基本都烂根了,“今年产量肯定会下降,我们心里急啊!”
(海西晨报记者 陈晓青 胡婧 张晓霏 林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