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废成“金” 企业“包袱”变财富——凤县以科技助力矿产资源再利用

从废石、矿渣到碳酸钙粉、加气块、生态护栏,从“一无是处”到“重获新生”,从企业“包袱”到点废成“金”。近年来,凤县让工业固体废物也释放出了“绿色潜能”,实现了要素减量、资源再利用,产业与生态双赢。
图片
矿渣砖
近日,在留凤关循环经济产业园,笔者看到园区旁的空地上堆满了青灰色的砖头。据介绍,这是一种矿渣砖,这种砖头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抗冻性强,与水泥的结合性更好。这些砖头均来自凤县凯源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这是他们生产的新型建材之一。
对于该企业,尾矿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据凤县凯源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毕文超介绍,“企业采用重力复选的方式可以将尾矿变成生态护栏、地面砖、人造石材等各类新型建材。年处理尾矿达10万吨,每年生产循环木15万立方米,生产免烧砖2000万块……项目预计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左右。”
尾矿作为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堆存面积大、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治理费用大……一直是诸多矿山企业的“包袱”。凤县作为全国重要的铅锌基地之一,现有尾矿存量超1亿吨,每年还有300万吨的新增量。实现尾矿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是当务之急。
图片
矿山弃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现场
2021年凤县首次将全县废弃矿渣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外销售,完成交易2171.44万元。一批绿色环保循环类产业也陆续向凤县加速聚集。近几年,碳酸钙深加工项目、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尾矿综合利用循环木生产项目、矿山弃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等几家以废石、尾矿渣为原料的企业先后入驻凤县新兴产业园、留凤关循环经济园区,经过他们的加工“渣子”变“金子”。
作为一个以矿山弃渣、边界矿为原料,生产机制砂和含铅锌砂制项目,留凤关矿山弃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即将正式投产。项目总经理韩嘉乐说道,“项目正常投产后,日处理矿渣可达2000余吨,年处理量在70余万吨。二次加工后,可将原有废弃矿渣生产为机制矿和铅锌原矿,实现“无价”变有价,做到资源的最大利用。这不仅减少了矿山废石弃渣的存量,也有助于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改善矿区环境和安全。”
图片
矿山弃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俯瞰图
除了“点废成金”综合利用,在凤县尾矿废渣还有一个好去处——胶结回填,让废石不出坑。陕西银母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全省率先应用采空区全尾砂胶结充填新工艺并在全省得到推广。震奥鼎盛矿业、庞家河金矿也均已采用。该技术不仅让采矿更安全高效,也解决矿山废石、尾矿排放难题,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其中,陕西震奥鼎盛矿业有限公司矿山服务年限因此延长了4年。
与此同时,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凤县还不断提升浮选金属回收率,并通过伴生金属富集、回收等方式,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确保伴生金属“吃干榨尽”。目前,凤县二里河铅锌矿选厂技改扩建后,铅锌精矿质量可达国家一级品要求,铅回收率91%,锌回收率95%。
给固废找出路、向科技要效益……经过几年的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已成了凤县发展的共识,2023年,凤县还成功跻身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通讯员 孙文芳)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