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拉印度制衡中国,最终将以“痛苦告终”?

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建立近四年之后,日本终于醒悟,意识到了西方试图拉拢印度制衡中国,最终将以“痛苦告终”,但美国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图片
据《日经亚洲评论》近日的一篇报道,有日本学者认为,印度永远不会完全成为西方所期待的那样。文章说,美国及其盟友对印度的讨好,目的在于抵消中国的崛起,企图让印度来弥补西方在军事力量、工业制造,以及经济疲软、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政治分裂等问题上造成的劣势。
但是如今看上去,这种基于“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简单假设根本不合逻辑”。简单讲,就是日本学者意识到了,印度可能承担不起美西方国家所寄予的厚望。
图片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当前的印度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是其消费能力还非常有限,根本不足以取代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而从生产力的角度上来讲,中国过去20年来,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美西方国家本想让印度来取代这个增长引擎的作用,然而印度在过去几年,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相对较低。
一方面,按照购买力平价水平计算,印度的GDP只有中国的40%不到,根本无法取代中国,另一方面,印度经济与全球交互的能力也明显不足。说的通俗一点,印度GDP是有很大水分的,他们的高速增长并没有普遍的带动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发展,起不到跟中国那样,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
图片
其次,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讲,印度军队大部分的现役武器装备,都是俄制的,美西方国家曾试图利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拉拢印度对付中国,但不管是在武器装备互操作问题上,还是在军队的整体训练水平方面,印度显然都难以承担这个重任。而且,印度国内还有十分复杂的内部矛盾,武装反抗势力,相对自治的各帮武装力组织,也需要印度军队时刻警惕和应对。
上述这些因素使得印度根本无法承担美国所期待的,在西部牵制中国精力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眼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事实上已经搁浅就可以得到印证。
图片
2021年,美国倡导建立这个机制的时候,野心是很大的,然而三届美日印澳安全对话机制之后,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印度不可能跟他们保持相同的节奏,也不会受美国指挥。
2024年的美日印澳安全对话机制,本应该举行了,但现在却被美国总统拜登以行程冲突为由一再延迟,今年又是美国总统大选年,这个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还能不能举行都成了一个未知数。如果印度真有作用的话,这个几乎可以说专门为印度设置的对话机制,为什么越来越不受重视呢?只能说,现在美国也明白了,印度对于美国围堵中国,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再者,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讲,美西方国家一直觉得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因此跟西方在价值观上是一致的,但现在日本媒体的这篇文章却说,认为“印度与西方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看法是虚伪的”。
因为眼下莫迪政府所奉行的意识形态,目的是建立一个印度教的霸权国家。这从根本上与西方所倡导的世俗民主价值观相违背。这一点也很有道理,而且可以通过此前美国、加拿大指控印度在北美暗杀锡克教领袖,进而引发双方之间的外交摩擦就能得到印证。
图片
在“刺杀锡克教领袖”风波事件之中,为了拉拢印度对付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在强行克制在这个问题上指责印度,但那种“我很生气,但你现在对我有用,所以我强忍下来的”姿态,是普通人都能察觉到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印度和美西方在价值观层面,也有着很大的冲突,并不被视为西方“自己人”。
除此之外,这篇日本媒体的文章还提及,西方之所以对印度寄予希望,有一部分原因是印度总理莫迪上任之后主张进行改革,因而被认为这是有助于印度跟全世界接轨。但是,由于西方媒体迎合式的报道,和普通印度人自以为在全球不可或缺的看法,现在印度“本就飘忽不定的经济改革热情已经消退”了。
客观讲,莫迪的改革事实上陷入了难以为继,接近失败的状态。但这也不怪他,印度独立以来,但凡是个稍有政治抱负的领导人,都想推动经济改革,以土地改革为例,至今为止改革9次了,没一次成功的。
图片
因为印度本身没有经过近代革命,传统的封建贵族,和平过渡成了资本家,这使得印度既得利益群体力量太过强大,任何基于当前体系选举上来的领导人,都不可能摧毁这个体系背后的真正支持者。
总之,印度的改革基本不可能成功,西方想要期待莫迪政府通过改革,把印度跟全球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愿望也落空了。事实上,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种种盘剥和歧视性对待,不仅针对中国,也早就伤了欧美企业的心。这种背景之下,想要让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新的中心,以此来遏制中国发展,显然也不太可能成功了。
毫无疑问,日本媒体的这篇报道,堪称是揭开了“皇帝的新衣”,印度本身就没有取代中国的实力和潜力,只不过是美国要打压中国,想要利用印度,所以炒作“龙象之争”,忽悠印度碰瓷中国。如今潮水开始退去,全球经济都在因为美国的胡作非为而承压,印度在“裸泳”的事实,自然也就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