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活动高峰期!蜱虫叮咬严重时可致死,户外活动要注意

随着露营成为新的风潮,春夏时节,寻觅一块青草地露营、野餐的人越来越多。这时难免会遇到蚊虫叮咬,但有一种虫子,碰不得、拍不得、拔不得,这便是令大家谈之色变的“蜱虫”。蜱虫会传播什么疾病?一旦发现身上有蜱虫,应该怎么处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徐琳教授介绍了蜱虫以及被其叮咬后的应对方法。
什么是蜱虫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
不吸血时,蜱虫仅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每到春季,蜱虫就进入活动高峰。其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
图片
蜱虫的危害
一只小小的蜱虫不仅可能引起麻痹、瘫痪,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蜱虫可传播的疾病包括:森林脑炎、回归热、莱姆病、Q热及细菌性疾病等。然而,并不是被蜱虫叮咬就一定会导致疾病。一般蜱虫叮咬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多较轻微。有时也可引起严重疾病,部分疾病的病死率可超过10%(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蜱虫的危害引起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重症率和病死率。
防蜱小贴士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徐琳教授提醒,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应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一旦发现身上有蜱虫,不要硬拽,因为蝉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应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蜱虫取出后,用碘伏或者酒精消毒叮咬部位,并用肥皂清洁双手。
切勿用手指捏碎蜱虫。可将取下的蜱虫放入酒精中,或放入密封的袋子/容器中,也可使用胶带将其包裹或将其直接冲到马桶中。鉴于蜱虫移除的手法很重要,如果没有把握或当时没有合适的工具取出蜱虫,建议及时就医。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通讯员杨名 杨红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