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图书市场硝烟弥漫!折扣跌破“生死线”,谁来为促销买单?

一年一度618,今年的图书市场出乎意料的“热闹”。
近日,一场由56家主流出版机构联合发起的抵制行动在出版界掀起波澜。这些机构公开声明拒绝参加京东图书的618大促活动。与此同时,磨铁集团创始人、董事、CEO沈浩波也正面“开撕”,表示全面停止对京东发货。
出版业与电商平台的纠葛源自何处?纸质书未来又将如何发展?6月6日,读特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出版业业内人士、电商平台图书店铺商家、作者。众多行业人士纷纷表示,此次风波或将成为推动出版业转型和重塑电商平台竞争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图片
硬刚!56家出版机构抵制京东618低价促销
5月20日,上海46家出版社以及“北京八社”,累计56家主流出版机构,共同声明拒绝参加京东图书的618大促活动。
5月21日晚,京东图书采销员工魏超在朋友圈中发文表示,618大促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京东与出版社之间应当是携手并进的伙伴,而非相互对立。魏超还指出,京东对自营图书拥有法定的自主定价权,并愿意将更多利润让给消费者。
这场风波并未因此平息。5月31日,沈浩波在朋友圈中宣布,已全面停止对京东发货,并严词抨击京东低价策略扰乱市场秩序。他将京东的行为形容为“耍流氓”,并提出了包括法律手段维权、无限期停货及要求京东下架所有磨铁产品在内的三项强硬措施。
6月1日,“磨铁全面停发京东”成为网络热议话题,而京东官方对此事尚未作出正面回应。据了解,此次争议的核心在于京东图书618大促的低价促销方案,该方案要求出版社参与为期8天的“2-3折卖书”活动,但遭到了56家出版机构的集体拒绝。
图片
沈浩波的一条朋友圈将这场“抵制风波”推向高潮,而其所在的磨铁集团,正是曾打造出《明朝那些事儿》和《盗墓笔记》等畅销书和超级IP的行业佼佼者。
亏本!2-3折真的无利可图
2-3折的折扣是否真的无利可图?在出版业从业20余年的郭先生(化姓)向读特新闻记者透露:“以当前的出版成本和发行费用来计算,2-3折的销售折扣实际上已经跌破了成本线。”
他进一步解释道,书籍成本的构成包括版权费、纸张和人工等费用。他特别提到“版权费”:“公版书(著作权保护期已超过50年的作品)因不受版权限制,或许尚存盈利空间,而受版权保护的版权书,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国内原创和国外译作两大类。”郭先生解释说,“国内原创作品的版权情况相对明了,一般只涉及一份版权。国外译作则更为复杂,不仅包含原作的版权,翻译作品本身也享有独立的著作权。这种版权结构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类型书籍在成本构成上的不同。而且,还要考虑到当前纸张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因素。”
同样深耕实体书行业32年的朱女士也持相似观点。她强调,除了固定的纸张和油墨成本,实体书店还须承担员工工资、房租及水电等额外费用。因此,在实体书店中,即便是会员,最高也只能享受9折的优惠,这对书店而言已经是利润空间的极限。朱女士还揭露了部分出版社为降低成本,在纸张和油墨上偷工减料的极端情况。她警示说,这种方式可能实现低价销售,但却以牺牲书籍质量为代价。
青年作家秦羽墨自2015年出版首部作品以来,已有《逃脱术》《我在今生》等多部作品问世。据他观察,目前电商平台上低价销售的书籍主要集中于社会类、公益类或低成本公版书,而当今活跃作家的作品能以如此低折扣销售的并不多见。他回忆道,在电商平台兴起之前,即便是5-6折的折扣,对出版社而言也是重大冲击。
图片
秦羽墨作品封面。图源豆瓣
京东图书与出版方的十年纠葛
出版方与京东图书之间的纠葛,可追溯至2010年。这一年,京东进军国内网络售书市场。彼时,京东、当当网、卓越亚马逊形成图书电商三足鼎立之势。
同年底,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公开宣布,“每本书都比对手便宜20%”,甚至放言“直至价格降到零”。随后,当当网不甘示弱,投入4000万元进行大规模降价促销,而京东则更进一步,投入8000万元进行促销。
2011年,刘强东在社交平台表示,“京东图书音像部门三年内不准赚一分钱的毛利、五年内不赚净利。”同年,京东发起“全部少儿图书4折封顶”促销活动。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也迅速做出回应,分别以3.9折和5.5折的价格进行“折扣战”。
此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效仿京东,电商平台上的图书售价持续下滑。2012年,天猫进军图书市场,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低价策略成为各大平台的主要竞争手段,图书折扣在短短几年内迅速从5折降至更低的水平。
这场愈演愈烈的“低价竞争”持续至今,不少商家感受到压力。抖音图书店铺商家付嘉豪向读特新闻记者透露,自己原本是一名历史领域的自媒体博主,经常被出版社邀请推荐书籍。今年2月,他在抖音上开设了自己的图书店铺。然而,他坦言,目前店铺里每卖出一本书,平均可能会亏损2元。此外,他还特别提到了抖音上的比价系统所带来的压力。
他举例解释道,如果一本书的进价是35元,以45元售出是合理的。但抖音的比价系统会搜集并对比全网商品价格。一旦发现外网的同款商品售价更低,系统可能无视其实际成本,直接标记为“全网高价”。付嘉豪表示,即使定价稍高,系统也会施压降价,只有低于全网最低价,才可能获得“全网低价”标签。
图片
纸质书将走向何方?
这场“抵制风波”将如何收尾?郭先生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倘若出版社当前选择回避促销活动,而未来促销力度有所降低,他们是否应继续参与?
他提到,以往各出版社都会积极参与如“300-50满减活动”等电商促销活动,然而,与京东现今推出的2-3折大幅度优惠相比,出版社正承受着空前未有的压力。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压力不仅局限于京东这一销售渠道,其影响还扩散到了其他多个销售渠道的经营商。
秦羽墨则展望了一种更加现代化的“精英式出版模式”,“该模式将更多地从精英读者和作者的角度出发”。他解释说,现在许多人更偏爱短视频等信息接收方式,但书籍与其他媒介的本质区别仍然显著。
“未来的读者群可能更加精英化、小众化。这并不意味着出版业将走向衰落,相反,在精英化的大趋势下,书籍的定价和制作成本或许会上升,销量可能有所下滑,但书籍的质量和制作水准将大幅提升,从而创造更高的利润。”
润米咨询创始人、“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刘润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短期内,出版社与电商平台将在多次博弈后找到新的平衡点。而从长远角度看,纸质书籍的成本未来可能会逐渐降低,电子书等形式将成为知识传递的高效方式。纸质书行业或将转变为特定群体的爱好和收藏品,其价值将超越单纯的知识传递功能。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葛墨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