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在中国|从衣食住行中,感受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

图片
外籍友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这里有高耸的摩天大楼、繁华的商业街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有秀美的苏州园林、精湛的刺绣技艺、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在衣食住行中,五位外籍友人感受中国的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
马格达莱尼·马齐亚里来自希腊,已经在苏州定居11年了。她爱上了苏绣、功夫茶、园林,去过西安、南京等中国的多个城市旅游,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她印象深刻。她说,在旅行过程中,自己像一个“时空旅行者”,往返于古代的恢弘文化和现代的高速发展之间,感受新与旧的和谐共存。
2014年初,来自美国的特蕾莎和家人搬到了常州。起初她对常州这座城市十分陌生,但她慢慢发现,这里不仅有方便的交通、舒适的生活方式,还有着悠久且丰富多彩的历史。走街串巷,寻访、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是特蕾莎的爱好,她说:“我是吃着中国菜长大的,所以对我来说,它尝起来有家的味道。”
90后刘明翰来自马来西亚,2010年他来到中国学医,2022年起在南京传统中医门诊部工作。“中医药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未来,我将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经方、了解中医,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马汀·派克汉姆来自英国,目前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副校长。因为喜欢中国文化,2006年他来到了中国,在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都教过书。从西部小县城到东部沿海大都市,他看到了中国学校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英语老师的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他注意到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转变,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陈鸿萱来自马来西亚,目前在南京艺术学院读研。他说:“马来西亚现在正涌现一股‘中国流’,有很多年轻人喜欢中国的影视作品。毕业后我想留在中国,抓住机会,努力成为一名演员。”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住在中国、吃在中国、玩在中国、学在中国,发展也在中国,五位外籍友人感受到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他们相信,中国的发展就是世界的机遇。
图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孙苏皖/文 顾子臻/设计
指导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出品 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
制作 现代快报+
特别支持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