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拼经济·二季度正攻坚丨挑灯夜战“专用线”

  □本报记者 杨凌 赵同增 本报通讯员 王露露
  千家万户已入梦,工地机器正轰鸣。6月3日23时45分,记者来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国际物流枢纽专用铁路(以下简称“专用线”)项目工地,深夜探访八千乡特大桥跨雍州路连续梁建设情况,只见现场灯火通明,工程车穿梭不停,工人们在近10米高的梁体上浇筑混凝土……好一派热火朝天的作业景象!
  “这是专用线的最后一座连续梁,今天凌晨成功合龙,标志着整个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项目一工区技术主管张益振告诉记者,桥梁合龙之后还有桥面系施工等多个后续环节,施工仍然不能放松,他们要持续“战斗”到凌晨。
  披着星星上工,戴着月亮下班。入夏以来,施工方中铁七局项目部已连续多日挑灯夜战,每天要从深夜干到次日凌晨。星夜兼程为哪般?
  据张益振介绍,这座大桥是悬臂现浇梁,采用挂篮悬浇施工方式。夏季白天光照强、温度高,受温度热胀冷缩影响的混凝土新旧面结合较差;选择深夜温度最低时施工,可以使新旧混凝土达到紧密结合,从而保证浇筑质量。
  “我们还要和时间‘赛跑’!”张益振说,项目建设任务重、工期紧,必须加班加点才能确保按时交工,所以他们采取“三班倒”的方式,“全天候”紧张施工。
  专用线项目是省级重点工程,一期全长23.97公里,投资44.9亿元,是郑州国际陆港对外唯一的铁路通道,也是实现郑州国际陆港基本功能的战略性和控制性工程。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保障郑州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仓配服务,为我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条件,还能保障中欧班列顺利开行,是实现中欧班列“万列、千万吨”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性工程。
  项目进度重要,工人的身体健康也很重要。项目部安排员工适时轮休,根据员工需求调整作息时间,确保大家总体工作时间不“超标”;足量供应雪糕、冷饮、西瓜等解暑用品,在工房安装空调,按规定发放高温补贴,尽可能给员工创造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科学调配时间,挑灯夜战抢工期。目前专用线项目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可全线贯通,具备通车条件。
  6月4日凌晨1时,记者驱车驶离施工现场,后方是工人的汗水流淌、工地的紧张繁忙,前方是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这样的景象,让记者心生感动,也看到了美好的明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