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全国放鱼日 70万尾鱼苗阳宗海安家

图片
放流鱼苗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姜洁
图片
鱼苗被倒入阳宗海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姜洁
图片
工作人员集体放流鱼苗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均据阳宗海融媒体中心
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当天,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联合昆明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阳宗海2024年全国“放鱼日”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在阳宗海南岸举行。现场向阳宗海放流鱼苗70万尾。其中,鲢、鳙鱼50万尾,青鱼5万尾,花䱻10万尾、云南光唇鱼5万尾。
在活动现场,参与放流活动的人员将一袋袋、一桶桶鱼苗慢慢倾倒入阳宗海,小鱼苗感受到广阔水域后,迅速朝深水区游去。第一次参加放流活动的刘先生说:“很开心能有机会为生态环境保护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觉得很有意义。”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流放的5种鱼苗有多方面考虑,主要是为了优化鱼类生存空间。2023年,阳宗海开展了大型鱼类生态调控捕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鲢、鳙的种群密度。补充放流鲢、鳙鱼苗是为了继续发挥“以鱼净水”的生态功能。根据2023年渔业资源调查,阳宗海土著鱼种类及数量占比较低,继续放流花䱻和云南光唇鱼苗可以恢复和稳定土著鱼类群落结构,保护鱼类多样性。像福寿螺这类外来物种,过度繁殖会破坏阳宗海的生态环境,适量放流青鱼鱼苗,从生物治理的角度来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福寿螺的亲本数量。
自2012年以来,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已开展增殖放流活动14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累计放流优质鱼苗1169.5万尾。前期为改善水质,增殖放流主要以“净水洁水”型鱼类为主。近年来,随着阳宗海水质“持续向好”,2021年开始,为了保护鱼类的多样性,在放流品种上,增加了适宜放流在阳宗海的两种土著鱼花䱻和云南光唇鱼。截至目前,已放流花䱻40万尾、云南光唇鱼7.5万尾。通过后期跟踪观测,上述两种土著鱼在阳宗海生长快、回捕率高,说明阳宗海现在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已经能够满足土著鱼生长需求,增殖放流对土著鱼的保护及阳宗海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效果初步显现。
活动当天还进行了水上救援应急演练、违规渔具网具收缴销毁等活动。
名词解释
云南光唇鱼
云南光唇鱼,又名马鱼, 是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为中下层定居鱼类。体细长,侧扁,腹部圆。云南光唇鱼分布于珠江水系、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为杂食性鱼类,以植物性的丝状藻类为主,兼食水草、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于激流中产卵繁殖,不同种群的云南光唇鱼繁殖期略有不同。南盘江种群为每年3—5月,昆明湖种群为每年5—7月。
云南光唇鱼肉较鲜美,产量颇大,也是贵州地区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肉可供食用,卵有毒,尤以产卵期毒性最大;误食此种鱼类的卵会引起中毒,症状为腹胀、腹痛、恶心呕泻、头昏头痛等,须及时治疗。
花䱻
花䱻是鲤科䱻属鱼类。体长,较高,背部自头后至背鳍前方显著隆起,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腹部圆。花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喜底栖钻洞,常聚居或出没于沿岸长有青苔的石缝、木桩等障碍物附近。性温顺,对水流较敏感,尤其是春汛繁殖期间,稍有水流即兴奋游窜,甚至跃出水面。它以底栖无脊椎动物、虾、昆虫幼虫等为主食,是偏肉食性的鱼类,幼鱼期以浮游动物为食,兼食一些藻类及水生植物。原产于中国(重庆、广西、贵州、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内蒙古、江苏、江西、上海、四川、云南、浙江、台湾)、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河流域。(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