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根胡同遛弯,南锣鼓巷寻名人故居,方砖厂1号吃炸酱面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离开北大红楼,旁边的北河沿大街有一个皇城根遗址公园,向北一直延伸到南锣鼓巷,不过,我还是选择了走西边的沙滩北街,钻进了皇城根的胡同里。这些胡同基本保留着原生态,四通八达,不管怎么七弯八绕,最后总能走出来。
图片
智珠寺
胡同中遇到一座寺院,名为智珠寺,其早已失去了庙宇的功能,成了一处商业场所。因为做了商业开发,大殿成了餐厅或店铺,有的则大门紧闭,反而淡化了其文物价值。在里面转了一圈,并没有什么收获。
胡同里的树不多,也没什么人,下午的阳光强烈,待久了竟有些压抑,想要逃离。最后,在一处名为澄清下闸遗址的地方,总算出了胡同,看到了路边的皇城根遗址公园。
图片
澄清下闸
澄清下闸始建于元代,是当时的水利专家郭守敬设计建造,元世祖忽必烈赐名澄清闸。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积水潭的水位、满足漕船航运的需求。
图片
南锣鼓巷
沿北沿河大街向北,过了地安门东大街,就来到了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最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元大都时便已建成,明朝叫锣锅巷,清时改称南锣鼓巷。因为两侧有十六条胡同与之相连,形如鱼骨,又称蜈蚣街。
街上照例是烤串奶茶,热闹非凡。不过,我的兴趣并不在此,买了点小吃饮料只当充饥,然后又钻进胡同,寻访古迹。南锣鼓巷中的名人故居众多,一时也看不过来,这次参观了两处,一处是齐白石旧居,一处是茅盾故居。
图片
齐白石旧居
齐白石旧居位于雨儿胡同十三号,以前是清皇族的府邸,解放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国家专门买下并提供给齐白石大师居住。如今这里建成了纪念馆,帮助参观者了解这位艺术大家的生平。
图片
齐白石像
齐白石是湖南湘潭人,少年时放过牛,学过木匠,25岁拜胡沁园为师开始学画,30岁后小有名气,已经可以靠卖画养活自己。38岁时,开启了近10年的游历,“五出五归”,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之后,在家乡幽居10年,潜心读书作画,终成一代大师。
图片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位于后圆恩寺胡同十三号,是一处漂亮的四合院,天井内立有先生的头像,四周的房间被辟为展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早期投身革命,后以茅盾为笔名,开始文学创作,成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解放后从事领导工作,其去世后创立的“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高的文学奖项。
图片
茅盾像
离开茅盾故居,沿黑芝麻胡同向西,来到方砖厂胡同,因清时此地设有管理皇家御用方砖的机构而得名。胡同口有一家炸酱面馆很有名,大街上总能看到它的身影,经过时里面坐满了人。先到胡同转了一圈回来,发现人已散去,就进去找了个座位坐下。
图片
炸酱面馆
服务员二话不说,就把面端了上来,原来,这里除了面也没有别的吃食。炸酱面这种小吃,一直也未能领悟到它的妙处,所以,只能算打个卡。门口写着大大的25元一碗,吃完买单,生意做到这份,也算干脆利落。
(极客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