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再升级:推动“反诈社会化”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 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看四川

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 姚瑞鹏 钟晓璐
“上一世,我因为电信网络诈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但是,上天又给了我一次机会,我重生了,重活一世,请叫我反诈大师......”
事实上,对于“熊猫反诈”平台而言,这样的“出圈”并不少见。近年来,四川省公安厅反诈中心陆续推出熊猫反诈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三个宣传平台,作为“熊猫反诈”背后的管理者,反诈中心综合防范支队支队长罗彦加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三个平台共有粉丝800余万人,累计发布推文、视频3500余条,总阅读量、播放量超7亿人次。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日益升级,公安机关的反诈应对模式和手段也在持续迭代。“熊猫反诈”只是四川省公安厅在反诈工作上的一个缩影。2023年,四川公安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发起凌厉攻势,破获案件816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万余人,分别同比上升13.5%、2.28%,实现发案同比下降22%,为群众挽回损失3亿余元。
图片
罗彦加
被骗后在网上求助 女子一天被骗三次
“声称带你日进斗金的‘投资群’,可能除了你都是‘演员’”“与你网上坠入爱河的‘高富帅’‘白富美’可能屏幕背后是抠脚大叔”……随着网络信息沟通走进千家万户,网络诈骗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在罗彦加的4年一线反诈经历中,遇到过太多各种各样的诈骗经历,他也向记者讲述了印象深刻的案例。
遭遇诈骗怎么办?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报警,但有些人因法律意识淡薄而选择“另辟蹊径”,结果再次被骗。四川的周女士就是如此,遭遇诈骗后她选择“上网求助”,一天之内遭遇了三次诈骗。
在罗彦加的讲述中,该事件发生在2022年,周女士第一次被骗,是因为在网上刷单,意识到被骗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报警,而是在网上求助谁能帮她把钱追回来,这时一位“律师”说可以帮忙,但需要周女士先给1万元车旅费,然后周女士付完钱就被拉黑。
第二次被骗后,周女士仍然没有报警,而是继续在网上求助,希望帮她把“律师”骗子找到,这时一位“警察”找到她说可以帮忙,但需要办案经费1万元,就这样周女士再次被骗1万元。“周女士三次被骗的经历,很值得大家警醒和思考,这类骗局就是利用受害人急于追回被骗钱款的迫切心态来实施二次诈骗。”罗彦加说,网上所谓“律师”“网警”可以帮助追回被骗钱款的,都是骗子。
罗彦加提到,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衍生升级,整体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并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整体来看,我觉得现在的电信诈骗主要呈现出多发性、迷惑性和跨境性等特点。”他表示。
罗彦加强调,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电信网络诈骗,只是多与少的问题。集团犯罪链条进一步加长,犯罪形式相互交织,呈多发高发态势。此外,在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的基础上,偷越国(边)境犯罪也正在迅速上升。另一方面,不断有新的技术被用于违法犯罪,如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诈骗犯罪,迷惑性更强。
“因此,我们的反诈工作更多是‘防范为先’,把诈骗遏制在发生之前。”罗彦加说道。
图片
成都新津公安“花”式反诈
图片
达州市举办2024年春季开学季“校园反诈第一课”
搭建易受骗群体库 推动“反诈社会化”
“断卡”“断流”“百县破案会战”“拔钉”……一系列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有效压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牵头全国打击柬埔寨电信诈骗犯罪的“利剑”行动,积极参与公安部打击整治缅北电诈违法犯罪行动,押解1900余名电诈嫌疑人返川。
2023年,四川公安在打击犯罪上再发力,在预警劝阻上再加强,在宣传防范上再精准,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全面加强打防管控各项措施。
罗彦加介绍,四川公安做了大量反诈工作,除“熊猫反诈”宣传平台外,还率先在全国搭建易受骗群体库,录入易受骗人员38.1万人,加强96110反诈劝阻专线和AI预警系统建设,2023年累计下发预警数据4856万人次,避免经济损失6亿元。整体来看,自2021年以来,四川电诈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健全涉诈账户快速止付、冻结和资金返还机制,进一步完善申诉渠道和救济机制,依法、精准、及时追缴和返还涉诈资金。”他表示,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公安累计冻结涉诈资金47.55亿元,处置返还4.06亿元。
当前,2024四川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正在全省各地开展。对此,罗彦加表示,反诈很多时候是在和“看不见的敌人”较量,因此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非常有必要,一方面是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从反诈的角度来说,多学习一点数字知识和技能,上当受骗的概率就小一些。
“反诈的重点还是强化全民的反诈意识、防范意识和参与意识。”罗彦加说,当前反诈中心正在力推“反诈社会化”,要让全社会参与进来,做到“全民反诈,人人参与”。“我们现在的反诈从某些层面来说,还不够深入人心,还需要社会各界不断宣传推动。”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