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不婚不育不上班,李娟的“松弛感”绝了

全文2912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知名散文家李娟通过自己的作品和直播访谈,分享了她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

02李娟表示,她从不相信有完全自由的人,每个人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困住,而她最大的困扰是过去的记忆。

03然而,李娟依然保持着乐观和松弛的心态,她认为这个世界上伤心更多,痛苦更多,幸福和快乐更是稀缺。

04通过与李娟的和解,她学会了享受孤独,认为孤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05最终,李娟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认清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展现了真正的英雄主义和松弛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的,这些年,我特别爱看李娟的散文,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她的文字,以及经由她文字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不管何时,躲进她创造的小天地里,总能抚平我内心的毛躁和慌张。
今天就继续侃侃李娟本人。
这段时间,也由于《我的阿勒泰》热播,一直躲在文字背后的李娟本人,也破天荒的走到人前,做直播做访谈。
她的一段访谈视频很火,网友戏称她为“掌管松弛感的神”
她不用上班,没有“班味”;书卖得挺好,在维持生计方面不用想太多;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家务量;她在物质方面没有太高的追求;她不是一个社交型人才,不用去维持庞大的交际网……
图片
不过她也赶忙澄清,“我只是是一个特例,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希望不要增加大家的焦虑。”
同时,今年已经45岁的李娟,对年龄也很看得开,她在读者面前都是自称“娟姨”,因为她觉得,总是执着于青春和容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我年龄确实在增加,确实应该用慈祥的眼光去看世界。所以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姨’,是一个年长的人,是一个能够正常地面对衰老的人。”
图片
这样的随性和通透,也贯穿于李娟的几乎所有文字作品中。在她笔下,世界总是明亮的、柔软的,周遭一切人和事,都是热热闹闹的、生机勃勃的。
她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可是她却说,自己最最向往的,其实是她“笔下的自己”。
“我曾经多么渴望自己真的就是那样一个姑娘啊。任性,光明,从容,欢乐。”
看到这句话时我才意识到,李娟在书中所呈现给我们的世界,包括她自己,都是被她加了一层滤镜的
人到中年的松弛感、幽默豁达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把那些年的纠结撕扯悲苦都深埋在了心底……
01
李娟说,她从不相信有完全自由的人,每个人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困住。困住她的,是记忆。
无论多少年过去,往事依然还在折磨着她。
图片
1979年,李娟出生于新疆,随后跟着外婆在四川生活。
外婆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一度靠捡垃圾维生。在贫穷、困顿中,童年李娟艰难地长大。
因为自卑、畏缩,李娟成了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娟每天放学路上都会遭到男生伏击:那个男生瞪着恶意满满的眼睛,咬牙切齿地一脚一脚踹她胸口、抽她耳光、烧她头发……
更让李娟绝望的是,连老师也是施暴者。
有一年,她在新疆插班上小学,一天班主任心情不好,课堂气氛非常紧张。这时,后排一个同学小声叫她的名字,李娟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动作惹恼了老师。
老师怒气冲冲地把她揪起来,命令她自己抽自己耳光。她不敢反抗,真的自抽了整整一节课,中途要是声音小了,老师还会呵斥她用力点。
当下课铃响起,李娟终于可以停下来时,她的右边脸已经肿得老高,耳朵嗡嗡响个不停,差点失聪。
一向克制的李娟,在写到这件事情时,罕见地倾泻出自己的愤怒,她写道:
“那个班主任老师,记得她当时还很年轻,怀有身孕,大约是妊娠反应,才那么暴烈吧。可那时我才十岁,还是一个孩子呢。她为什么会那样憎恶一个小孩子?她肚子里怀着的不也是一个小孩子吗?她那小小的胚胎隔着母亲的肚皮能感受到这一切吗?他也会恐惧吗?他还会对这个世界有信心吗?……我永远不生小孩。”
图片
很难说,李娟至今未婚未育,与这段惨痛的经历有没有关系。
从小到大,李娟都对校园生活充满了厌恶和恐惧,辍学的念头一直在她心里盘旋。
高三那年,有两件事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是学校要交一个90多块钱的阅卷费,她坐了很久的车去找母亲要钱,母亲却很为难,让她跟老师说一下,缓一段时间再交。
她一下就崩溃了,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怎么好意思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老师说这样的话?
图片
另一件事是英语考试前,她发现自己准备的小抄不见了,很害怕,于是干脆跑到宿舍把行李一卷,辍学了。
图片
辍学后的生活并不轻松。李娟进黑作坊打过工,又跟着母亲做裁缝、开杂货店,过了很多年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
02
除了外界的暴力、困苦之外,与母亲的关系,也会让李娟感到痛苦。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母亲张凤侠是乐观而包容的。
当李文秀灰头土脸地回到阿勒泰,对母亲说自己没用时,张凤侠的一段话抚平了女儿的心。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服务别人的吗?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图片
可影视剧终究是一种理想化的表达,现实中的李娟母亲,远没有这么豁达。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父母一样,她脾气暴躁,对儿女缺乏耐心。
李娟这样形容母亲:我妈这人,交个朋友还是不错的,做母女,实在艰难。若我们是夫妻,早离婚几百次了。
有一次,母亲在气头上叫了李娟一声,李娟没答应,她就一个酒瓶砸过去,让李娟眉骨上缝了三针,至今留一道疤。
还有一件事让李娟一直耿耿于怀。
李娟小时候不喜欢一个L同学,可母亲却逼着她和L做朋友。当L到她家做客时,吵着要看她写给朋友的信,李娟不给,两人争夺起来。
这时,母亲劈手夺过信,并满不在乎地拆开,带着一种讨好L的语气说:“都是好朋友嘛,来,L,我念给你听啊。”
然后,母亲就大声念起信来,一边念一边毫不留情地讽刺李娟,说她“神经病”“无聊”“不要脸”……
“她的口吻鄙夷得像是一个世上最恨我的人。那时的她,和‘亲人’这个字眼毫无关系”。
图片
李娟大哭,然后抽泣,然后沉默,最后捡起母亲扔在地上的信纸,撕碎了扔进火炉。
母亲会后悔吗?不,她铁石心肠、铜墙铁壁。她只会觉得,李娟屈服了,她赢了。
童年时爱的匮乏,在李娟心里投射下了巨大的空洞。她说:“当我最需要爱的时候,我从来不曾被深深地爱过,后来无论得到多少爱,我都不以为然。”
图片
03
悲观和乐观、沉重与松弛,到底哪一面才是最真实的李娟呢?
都是。只是,她愿意把乐观和松弛带给读者,把悲观和沉重留给自己。
她觉得这个世界上,伤心更多,痛苦更多,幸福和快乐更是稀缺。那些更多的东西,已经常态化了,没必要多说。
而且,她虽然悲观,但不影响她去表达和输出快乐,她说自己是容易就能快乐起来的一个人。
图片
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过网友发帖,“李娟是怎么做到这么幽默又豁达的?”
生活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平淡又无聊的,但在敏锐的眼睛里就是会有很多有趣的部分。
就比如在《冬牧场》一书中,李娟记录了自己跟随牧民,在“冬窝子”里度过一整个冬天的故事。
了解过当地自然环境的人都知道,冬窝子是一片荒野,酷寒无比,饮用水是掺杂着牛羊粪便的雪水,新鲜蔬菜更是稀罕物,生存环境极度恶劣。
可李娟不以为苦,她说“现实中的丑陋很多,但那些东西不值一提。”她总是能发现那些细碎的、不起眼的点滴快乐。
在临时搭起来的营地里,简陋的帐篷四下漏风,却被李娟描述得仿佛躺在世界上最温暖最舒服的床上一样。
“像小鸡捂在母鸡翅膀下一样安全又舒适。这个小小的窝,黑暗,温暖,把冷空气严严实实隔绝开来,是宇宙中的宇宙,苹果中的籽核……”
图片
无事可做的时候,李娟绝对不会无聊,大自然送给她的礼物多着呢。
她在茫茫荒野中闲逛,捡拾漂亮的小石子,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彩色的,把它们聚在一起,像一大捧糖丸一样,带给她无穷的快乐。
“它们总是斑斓光滑,色泽明亮。在这样单调寂静的天地间,一粒小石子的美丽,也能令人惊心摇神。”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眼睛。
图片
另外也不得不说,李娟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不争不抢不比较,所以她的心态一直都很从容平和。
李娟曾花15万元买下了一座农村老房子,她喜欢得不得了,把几百公里外的阿克哈拉家里的牛啊、鸡鸭呀、狗啊全搬过来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不写书的日子里,她就在社交账号记录生活日常,日子过得朴素又寻常。
去城里闲逛,看到有趣的店名,就忍不住拍下来。
图片
去附近的湖里的看野鸭,随手拍下这恬静的画面。
图片
也会有人问她:这样独自一个人的生活,会不会太独单了,如何排解一个人独处时的孤独?
李娟疑惑地回复:“为什么要排解它呢?孤独是一件很正常的东西,而且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你不能享受它,那就忍受它吧。”
图片
步入不惑之年,蹚过人世间的泥泞与沼泽,李娟尝试着与一切和解。
与自己和解,与母亲和解,与往事和解,与孤独和解。
然后,自由自在地生活。
如同她在《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里写下的:
“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也是真正的松弛感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