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弄:松江最美林荫路

早上海志愿者
如果不是老松江,可能就不知道松江有条小弄,叫袜子弄,现在被誉为“松江最美林荫路”。袜子弄,原名中亭桥巷,又名亭桥巷、北内路,后来叫袜子弄。位于中山街道通波塘东侧,南起中山东路,北至乐都路,长约700米,宽约10米,曾是松江镇北出干道。居河之东,临水而行。路两旁耸立着近百年的树木,春则嫩绿可人,夏则蔽日遮天,秋则落叶满地,冬则老枝纵横。
图片
袜子弄69号,在八十年代叫北内路69号,曾经是松江棉花公司的所在地,是我工作了十几年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当年种植的高大的水杉群,有我们为松江棉花生产、收购和加工而努力留下的足迹......,就是这么一条短短的700米的小弄,承载着无数松江人的共同记忆,更见证了松江厚重久远的历史。
图片
初闻袜子弄之名,老小孩们会心生好奇:莫非这里有袜子厂?或者这条路的味道比较特别,关于袜子弄这个名字,还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图片
明代有句谚语“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说的就是当时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松江。松江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布业始祖”黄道婆即为松江人,相传黄道婆流落崖州30余年,元元贞年间返回故里松江府。回乡后向乡民推广植棉,传授在崖州学到的整套棉纺织技术,传教制作捍、弹、纺、织机具的技艺,棉纺织成为明代松江府的支柱产业。成就松江布的同时,也繁荣了织袜业。
袜子弄这一名字,的确与袜子有关。明华亭人范濂所著《云间据目抄》上有记载:”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在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郡治即府署所在,今松江二中所在地,郡治西郊也就是今天的袜子弄了。       
图片
按照其记载,历史上袜子弄的确是卖袜子的,而且规模不小,一条街上就开了百余家,成为当时松江暑袜的集散地。所谓“暑袜”,就是用松江名布尤墩布加工暑袜,这种袜子既薄又轻且美观,经口口相传,各地商贾都到松江采购。袜子弄正是这种暑袜的集散地,并因此得名。
图片
在袜子弄的西侧,则是通波塘。过去通波塘河远没有这么宽,袜子弄中间有一座小木桥通向河对岸,对岸则有一座寺庙,叫禅定寺。
图片
据传,1919年,一个名叫张正权的画家因思念病逝的恋人不能自拔,在禅定寺削发为僧100天,并取法号”大千”。三个月后还俗。张大千正是与齐白石齐名的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如今,寺庙已经没了踪迹,只留下了一段令人嘘唏的爱情故事。
图片
曾记得多年以前,这里还是老一辈松江人的爱情小道。每至夏夜,清凉幽静、灯影婆娑的袜子弄,成为恋人们约会散步的极佳去处。
图片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精美的灯光亮起,这里又成了令人迷恋的魔幻森林。
图片
袜子弄周围的环境在一天天变美,旧时的热闹弄堂,如今已成一条枝繁叶茂的林荫路。2001年,沿通波塘东岸辟建绿化带,不同种类的草木,利用高度差打造出丰富的层次。错落有致,花团锦簇,颜色清新,让绿化景观与道路两侧相呼应,保留府城文化特色的同时,也提升市民生活舒适度。
图片
春暖花开的时候,水清柳绿,春风十里,春意渐次染绿柳梢,春风轻轻吹散柳絮,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画面。
图片
河道围栏,美观大方,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市民来此散步,感受河畔夜景。市民茶余饭后,居民双双对对遛弯消遣。道路两侧的枫杨和梧桐静默无语,以它独有的苍劲虬枝,演绎着百年来的四季变化。
图片
这一沿用至今的街名,却成为了记录松江当年作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其繁荣景象的唯一遗存。从明代至今,袜子弄见证了松江的繁华与沧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人的迁徙,袜子弄,一条被林荫深深覆盖的最美道路,无疑是松江留有最美好回忆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