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如何突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这场论坛带来新思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甘居鹏
“大胆走出去,未来属于我们。”杰克股份创始人、董事长阮积祥6月6日在第九届“中欧思创会”上说。
这场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杭州市青年联合会、杭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协办,主题是“全球大变局,出海新征程”。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也承载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企业出海,是我国竞争力的对外输出,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的产业能力优势和中国企业家们敢闯敢干的精神,使中国企业进入高质量出海的新时代。
图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中国应该坚持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潜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表示,浙江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涌现出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典型,其中就有不少中欧校友的企业。
图片
杰克股份创始人、董事长阮积祥
杰克股份创始人、董事长阮积祥同时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校友。他带领的杰克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4年出口量行业第一,连续13年全球销量行业第一,连续10年专利申请数行业第一,连续5年全球销售额第一。
“我1995年创建这家企业,第一年产品就卖了100多个国家。起初公司名字叫做‘飞球’,飞遍全球,要做全地球的生意。”阮积祥说,融入全球、卖全球、用全球能源,未来都会成为全球化的企业。
如今,中国企业的出海已不再仅仅是开始阶段的尝试,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多的中国企业将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图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朱天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朱天认为,理解中国经济需要同时具备全球比较视角和长期视角。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是决定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直接动力,高储蓄和重视教育的文化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使得中国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上,以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能力上,大大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的追赶空间,应该也有能力实现更快的增长。
图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宝钢市场营销学教席教授王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宝钢市场营销学教席教授王高梳理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据他统计,当前中国有半数企业布局海外业务,仅两成企业未考虑出海,拓展海外增量是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首要原因。电子、电器、电气行业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先锋军,东盟、欧洲、北美是中国企业当前主要的海外市场,而人才、文化、政策法规问题是出海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王高建议,中国企业出海要有敬畏之心,要与目的国互利共赢,了解目的国的产业特点,寻求和谐健康发展。出海是中国企业的长期任务,切忌因为短期的利益而急功近利,影响长期未来。
“海外的确是广阔天地,大有所为,但海外确实有很多坑,合规经营是红线,其次,每个国家都不一样,不要以‘一刀切’的方式去做海外市场,要一国一策,灵活地根据资源能力以及国家的情况。”OPPO副总裁、中欧校友吴强在以“企业出海如何突围”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表示。
在圆桌论坛上,几位嘉宾就企业出海如何选址、如何适应当地法律法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规避风险、如何管理国际化人才等问题分享了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出海对中国企业,已经变得势在必行,只有制定明确的目标,做好投入产出的长期规划,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文化,并且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最终实现共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