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古桥保护与使用之困,杭州南星桥旁开了一场检察听证会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通讯员 王定南 杨一敏
“保护文物,传承文明”,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6月4日,杭州市上城区检察院在古桥边召开了一场户外检察听证会。
为何要将听证会搬到古桥旁?这要从一起南星古桥的保护管理问题说起。
南星古桥“不可承受之重”
南星古桥位于上城区中河南段,长约14米,宽约5米,式样为单孔石拱桥,与桥南的“南星古泉”一起被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桥柱雕刻莲荷,两边桥栏板浮雕奔马和游鱼,随着青色石板拾级而上,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图片
南星桥。上城检察供图
南星桥历史沿革悠久,始建于北宋,取名“南新桥”,元、明时期以“朱家桥”称呼,清初改称“里横河桥”。如今,又以“南星桥”的身份为附近居民提供通行便利。其桥栏由4块抱鼓石,16根荷花望柱,10块浮雕桥栏板构成,桥面为台阶结构,并未设计提供专供车辆通行的坡道,理论上仅能满足步行需求。
近日,“益心为公”志愿者给上城区检察院提交了一条线索——部分居民推行非机动车于南星桥频繁往返,并在推行过程中通过桥栏板内侧狭窄的斜坡借力,致使非机动车长期磨损桥体两边的荷花望柱及桥栏板。
随即,公益诉讼部门的承办检察官们来到南星古桥取证。
他们勘验发现,居民推行电动自行车甚至三轮车过桥的情况确有发生,南星古桥多根荷花望柱下方已有较为明显的横向磨损痕迹,且车辆踏板、车轮轮轴位置与荷花望柱被磨损位置高度基本一致,可以认定南星古桥荷花望柱磨损问题系长期受过桥车辆擦碰所致。
图片
南星桥荷花望柱磨损情况。上城检察供图
南星古桥“保护与使用之困”
南星古桥东出江城路,西通凤山路,周边系铁路沿线,居民通行需求较大。同时,作为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它承载着深厚的杭州历史记忆。
而如何开展修缮工作,如何权衡古桥修缮保护和满足通行需求,成了现实“痛点”。
于是,一场“南星古桥文化保护专项监督及协同治理”的检察听证会在古桥边召开,职能部门、文物修缮公司代表及各行业领域专家都来到了现场。
图片
上城检察供图
会上,各方听证员代表多数意见认为,应当在需充分保障周边居民的通行需求基础上,对桥体做尽可能不改变原有风貌的修缮改造。南星古桥台阶部分已历经数次更换,台阶上旧存老砖已经少之又少,可以考虑在桥体中间加装斜坡以便于非机动车通行。
此外,中国古迹遗产保护协会会员张国雄结合自身多年文物保护经验补充,古桥修缮需坚持最小干预原则,针对已严重破损的莲花望柱、桥栏板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力争“修旧如旧”的文物修缮效果。
南星古桥应“建于过去,活在当下”
南星古桥不仅蕴含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更承载着归人过客的纷纷足履。在保障南星古桥不受人为侵害之余,也要充分考虑附近居民的交通需求,避免南星古桥成为“孤”桥。
听证会上,文物修缮公司代表认真听取各方建议,后续会结合各方意见,完善古桥修复方案,在可行限度之内实现文物保护和满足现实需要的有机统一。
经过这场听证会,大家达成一致,针对南星古桥的修缮工作,不应局限于做“标本式”处理,更应充分利用古桥的固有建筑功能,使融入现代生活当中,让古桥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继续为中河两岸居民发挥其应有的通行作用。
后期,上城区检察院将以公开的方式进行成果验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