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创新山西|一块煤“从黑到白”的奇妙之旅

人民网“行进中国”山西调研采访团
黑黢黢的煤炭除了燃烧,还能做什么?
6月6日,人民网“行进中国”主题调研采访团队带着好奇心,走进山西潞安化工集团煤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在费托合成厂生产现场,高大的塔架,四通八达的皮带走廊,各种各样的大型化工设备……“它们都在进行着一件事——”技术主管苗建雄卖了个关子,“就是将煤变成蜡。”
苗建雄说的蜡,是指费托蜡,因德国科学家费舍尔和托普索发明由煤生产油和蜡的过程,将其名字首字母结合而得名。
图片
潞安化工集团煤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厂区煤化工设备装置。
那问题来了,煤是如何转化成费托蜡的呢?
一块煤经过烘干、筛选、破碎,形成精细的煤粉。然后,经过气化炉使煤粉、氧气、水蒸气在1600-1800℃发生高温化学反应,生成以一氧化碳、氢气为主的煤气。煤气再通过气体管路进入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费托反应,最后得到费托蜡。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费托蜡的身影。像家装用的油墨涂料里的分散剂、全合成的润滑油基础油,以及汽车抛光蜡、地板抛光蜡、金属抛光剂等都要用到费托蜡。
“想不到吧,费托蜡还能以颗粒状或者面粉状存在,可以用于制作口香糖和化妆品的原料。”苗建雄说。
图片
潞安化工集团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平台科技成果展示厅。
煤炭还能变出别的“花样”吗?
当然!
“CTL Ⅲ+基础油是我们的明星产品。”在潞安化工集团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平台科技成果展示厅,技术人员向大家介绍,其推出的自主品牌产品“太行”系列润滑油,可应用于钢铁、发电,甚至航空、航天等领域。
以煤炭为原料,通过费托反应生产各类油品,就是煤制油合成技术。煤制油与传统的石油油品相比,究竟有什么差异?在展示厅一侧,固态的煤,变成了一种透明的液体,通过酒精灯燃烧无烟无味,而同时点燃的石油基油品,却冒出了黑烟。无杂质,更清洁正是煤制油的特点。
图片
同时点燃的煤制油与石油基油品,石油基油品冒起了黑烟。
矿井下长期废弃的“臭煤”——高硫煤,摇身一变成了一滴滴金贵的油、一粒粒高端特种蜡、一件件精细化学品、一瓶瓶高端燃料……在潞安,煤炭从固态变身为我们并不熟悉的液态,生产出高品质的油品和化工原料,加工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实现了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也让煤炭身价“大涨”。
如今,包括CTL Ⅲ+基础油在内,潞安已开发出5大类54种产品270个规格型号的煤基合成产品,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未来,我们还要通过更多技术创新,打破煤制油产业发展瓶颈,把煤的价值‘吃干榨净’,让煤化工朝着高端多元低碳迈进。”潞安化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马立明 翟巧红 桑莉媛 马莹 麻潞 赵芳 王帆 董童 卢鹏宇 张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