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放鱼”?来这里找答案!湖南首座公益放流站揭牌

华声在线6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叶竹)哪些鱼能放?放哪些鱼等于“放毒”?湖南人有了科普“放鱼”知识的“根据地”。6月6日,湖南长沙公益放流站在长沙方圆荟揭牌,这是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支持在湖南建立的第一座公益放流站,也是长江流域建立的9家放流站之一。
图片
本次活动由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开福区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同时也是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从高山到大海,助力濒危鱼类回家”2024年全国放鱼日科学放流活动之一。当天正值全国第十个“放鱼日”,现场,百余名爱心企业、环保志愿者、青年大学生参加了开福区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湘江边投放了青、草、鳙、鲢等经济鱼类以及珍稀鱼种胭脂鱼等160余万尾。
图片
长沙公益放流站是由湖南省生态保护联合会承接的长江有鱼专题项目。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周秋光介绍,“联合会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科学放生执行指南,进学校、社区开展科学放生公益宣讲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增殖放流、科学放生的重要意义。”
在长沙公益放流站的科普区,社会公众可以了解长江流域鱼类情况、增殖放流概念、科学放生概念、适宜/严禁在湘江放生物种、非法捕捞水产品公益诉讼案例等内容。此外,该放流站还将通过设立“放鱼日”(拟每月第三个星期日,炎热天气月份除外),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要求报备后集中性开展放鱼活动,带动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参观、参与放鱼活动;还将通过设立“开放日”(每周日),邀请社区居民、高校青年学子、企事业到长沙公益放流站参观交流,研发科学放生课程,组建科学放生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商超、大中小学宣讲,吸引更多的人群来此现场放鱼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