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绿色本底 四川广元聚力打造具有巴山蜀水特质的气候适应型示范城市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什么是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有何意义?广元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取得了哪些成效?
6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2024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获悉,2017年,广元入选了全国首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经过7年的建设发展,初步形成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广元路径”。
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气候适应型城市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能够有效应对暴雨、雷电、强风、雾霾、高温、干旱、尘沙、霜冻、积雪、冰雹等恶劣气候,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安全相对可靠的城市。”发布会上,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全生介绍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基本情况以及广元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发展路径。他说,广元自2017年纳入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加强灾害监测、城市韧性、水资源和生态等领域的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打造生态廊道,顺应山水脉络,构建形成“一带两廊两区”市域城镇空间、“两环、七射”市域绿道体系和“三轴、六片”中心城区绿道空间结构,市城区累计建成绿道136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厚植绿水青山根基,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3个、森林公园1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森林覆盖率达57.85%。对蜀道古柏实行离任交接,11616株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全市优良天数率、PM2.5平均浓度均排名全省前列。19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青川县、苍溪县创建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苍溪县入选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城市韧性。持续扩大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范围,2023年绿色建筑占比超过89%,实现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全覆盖。聚力低影响开发。全面铺开城市海绵化改造,颁布《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连片推进排水防涝、雨洪通道、雨污管网、海绵小区、海绵街区、新型绿化“六大工程”,广元城区防汛能力达到50年一遇洪水标准。聚力水资源供给,实施渔洞河供水工程、雷家河供水工程建设,完成杨家坝、工农水库灌区配套改造工程;新建曾家山旅游度假区等30余处集中供水工程。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不仅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影响,也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罗全生说,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城市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后果,如洪水、热浪、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接下来,广元将以此次入围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深入贯彻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聚力打造川陕甘结合部具有巴山蜀水特质的气候适应型示范城市,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四川贡献更多广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