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年前的高考舞弊案,一位大才子绝望,另一位大才子从此酝酿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到了,1342万学子为了求学的理想进入了考场,无数少年依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图片
高考的制度,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当隋朝建立科举制开始,通过考核来选拔优秀学生。不同的是,当时被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因此诱惑更大,想要作弊的考生也因此非常多。525年前,就出现了一出“舞弊案”,甚至让一位千古才子永远失去了做官的机会,他就是唐伯虎。
伯虎是他的字,由于这位奇才出生于寅年(属虎),所以取名为寅。至于说他寅月寅日寅时出生的,那是后人编的。
图片
虽然唐伯虎的出生并没有小说中那么传奇,但他的少年确实不同凡响。年仅15岁的时候,就结识了后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并得到其父亲太仆文林的赏识。
1498年,唐伯虎参加了乡试。当时的主考官叫梁储,非常欣赏唐伯虎的才学。就这样,唐伯虎在应天府的乡试中拿到了第一名。我们知道,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算是第一关,拿到第一名的叫解元,所以后来唐伯虎又被称为唐解元。
抱歉,剧透了,因为既然只冠上了解元的称号,说明他在后来的考试中没拿到好的名次。
图片
唐伯虎能拿到解元,要感谢他的好朋友祝枝山。大家都知道唐伯虎不拘小节,放浪形骸,这不是后来才形成的性格,而是从小就这样。年少的时候,他还差点因为过于轻狂,成为了第二个方仲永。还好祝枝山耐心劝导,唐伯虎才发奋读书,成为了解元。
拿到解元的第二年,唐伯虎就进京参加会试。出发之前,他还找到了一位同伴,那就是同乡的徐经。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命运就此改变。
徐经这个人,比唐伯虎还小两岁,却比唐伯虎更早成为举人。这不是说他比唐伯虎有才,而是因为唐伯虎浪费了太多的青春时光,徐经家里又过于富有,藏书无数,学习条件太好了,再加上自己也好学,就通过了乡试的考验。
图片
这两个人,一个是靠天才,另一个靠资本,让勤学苦读的范进情何以堪?
这一对“南直隶双壁”,与其说是进京赶考,不如说是作秀。唐伯虎大名远扬,京城很多人竞相拜访。徐经一点不嫉妒,反而让自己的书童们给唐伯虎当跟班,在京城往来穿梭走秀,配合放荡不羁的唐伯虎营造声势。
总之,这俩人是一点没学习。
而且,唐伯虎特别狂,不学习的同时,还放出豪言:本次会试的会元,肯定是我!
图片
太猖狂了。就算有这样的才学,就算目标是连中三元,别人也不敢对自己的成绩如此有把握。更何况那一届的会试题目极其刁钻,别人连答题都不知道从何入手,唐伯虎竟然就相信自己作答十分流畅,并且超过所有人。难怪连文徵明都劝唐伯虎要收敛一下性格,结果唐伯虎一怒之下,差点跟他绝交。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这就好比你参加高考,发现自己压中了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换了你也得乐出声,更别说是唐伯虎了。
图片
考虑了唐伯虎的立场,你再换个立场,想想他的竞争对手们会怎么想——我们寒窗苦读,进京了还在拼了命地学,你每天逛街,还敢自称必拿第一。
不会是走后门了吧?
好心一点的人,说这句话不过是为了发泄一下心里的不平衡;小心眼一点的人,可能会把这件事当真;坏心眼的人,不论是不是真的相信这个说法,都会把它渲染成真的,然后捅上去。
图片
而且离谱的是,当时那份刁钻的答卷,只有两个人回答得最漂亮,除了唐伯虎之外,另一个人正是徐经。
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这俩人的答卷如此完美,自然会博得考官的青睐。当时的主考官叫程敏政,对这两份答卷十分满意,表示会元必然从这两个人之中选拔。这就是更离谱的事,因为在唐伯虎乡试的时候,程敏政就看过了他的答卷,对他十分欣赏。
图片
徐经和唐伯虎,一个人兜里有钱,另一个人知道把钱塞在哪里。再加上两个人完美的答卷和不学习的态度,换了谁也会觉得是买到考题提前准备了。
就这样,唐伯虎和徐经作弊的事被捅了上去,一直捅到了孝宗皇帝朱佑樘那里。朱佑樘派人去查,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程敏政本人没有泄题,但他的仆人把题目卖给了徐经。
判决结果:程敏政被罢官,很快就死了;猜测程敏政卖题的官员华㫤造谣,罢官;徐经和唐伯虎,罚为小吏。我们总把官吏两个字合在一起,其实在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而且做吏的人理论上是不许当官的,相当于彻底断了唐伯虎的前途。
图片
虽然当时判决结果还算是很明确的,但这次舞弊案还是有一些疑点的。唐伯虎到底有没有参与舞弊,至今还是个谜。相信凭借着他的才学,完全靠实力拿会元应该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很多人是不相信他参与其中的,或许他只是遭受了徐经的牵连。
如果只是单纯的落榜,至少还有“明年再战”的机会。唐伯虎被罚为吏,意味着永远和仕途告别。回到家后,他的老婆和他大吵大闹,唐伯虎一怒之下休了妻,人生跌入谷底。一代才子,从此只能“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了。
图片
与他的没落相对应的,是另一个大才子的诞生。
在相同的困难面前,资本会展现出它的优势和力量。同样落榜,徐经并没有唐伯虎那么绝望,毕竟他家产业厚实的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读万卷书,就行千里路。从此徐家不屑于参加科考,闲云野鹤,最终培养出了那位鼎鼎大名的后人——徐霞客。
图片
希望这个故事能告诉今天的考生们:高考确实非常重要,但不要把它看作人生的全部;考好的不要把它当作学习的终点,没考好的不要忘记找到新的起点。每一个人在高考之外的舞台,都还有大放异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