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眼日|长宁医生提醒:这种疾病可致盲

今天(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作为世界第一大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青光眼致盲占全球致盲总数的50%。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王虹霞提醒:青光眼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终生保持有用视功能的。
91岁的曹阿婆身体向来不错,可就在半月前,突如其来的头痛眼胀完全搅乱了她的生活——剧烈的眼胀、眼痛、头晕、恶心,连带着半边脑壳裂开般的疼。
图片
被病痛折磨了几日后,曹阿婆到家附近的医院眼科检查,被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高龄且孩子不在身边,曹阿婆没有接受医生的手术建议,只取了医生为她配的降眼压的药物,可药水用完后症状依旧没有缓解。此时,曹阿婆的大儿子也从外地赶回,陪着母亲来到了光华医院眼科就诊。
光华医院眼科主任王虹霞为曹阿婆进行专科检查后发现:阿婆左眼发红,眼压超过60mmHg。
“普通人正常的眼压为10—21mmHg,而这位患者的眼压已经超出了几倍,目前她的左眼已经硬得跟石头一样,视力仅有光感。”王虹霞告诉曹阿婆的儿子,老人的右眼没有像左眼一样“爆发”,是因为年轻时右眼做过白内障和抗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手术有时可以解决一部分青光眼的问题,如果是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术后会使房角加深,从而避免青光眼大发作。”
根据老人的情况,王虹霞很快制定了治疗方案:先通过药物及前房穿刺放液临时性降低眼压,然后进行左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
虽然青光眼急性爆发后,进行手术的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但手术依旧顺利完成。还在手术台上时,曹阿婆就开心地对医生说道:“我看见了,看见了!”第二天早晨,曹阿婆的眼压已经降到了13mmHg,达到了正常值。
图片
对于青光眼,王虹霞解释道: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儿童性青光眼,是一组具有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眼病,最终导致视觉功能损害甚至失明。由于早期症状极容易被忽视,进展隐匿,严重时会导致永久性失明,因此青光眼也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而曹阿婆患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症状急剧,急性发病前可有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表现为突感雾视、虹视,伴额部疼痛或鼻根部酸胀。发病时有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眼痛、畏光、流泪、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后可进入视神经持续损害的慢性期,直至视神经遭到严重破坏,视力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回的绝对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常有着明显的特征性眼球生理解剖特点,比如小眼球、浅前房等。发病通常为老年患者,故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定期前往眼科检查眼底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包括眼前段检查、眼压检查、眼底照相等。眼前段检查可以发现特征性眼球结构、眼压检查可检测眼球壁压力、眼底照相可以看到眼底血管、视盘形态等,杯盘比的扩大可以帮助发现和诊断青光眼。急闭青发作后的治疗主要仍为手术治疗,若未发生,可进行虹膜激光穿孔术或药物治疗。”王虹霞建议道。
这些人有罹患青光眼风险
高眼压症者,5%—10%的高眼压症患者会在5—8年内最终发展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60岁以上老年人;
有青光眼家族史者;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镰状细胞贫血等;
近视或远视度数较大者;
有眼外伤史或眼科手术史;
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
青光眼如何预防
青光眼的很多危险因素无法控制,如年龄、家族史等,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发病的风险:
定期做眼部检查:定期的眼部全面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青光眼。建议40岁以下人群,每隔5—10年检查一次。41—54岁,每2—4年一次。55—64岁,每1—3年一次。65岁以上者,每1—2年一次。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有青光眼家族史)应更频繁地检查;
定期、适度地锻炼可以降低高眼压的风险;
遵医嘱定期使用降眼压的眼药水,可以显著降低高眼压症发展成青光眼的风险;
使用机器工作或进行高速球类运动时佩戴护目镜,防止眼外伤;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