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裸鲤奇迹进行时 从一条鱼的洄游看一片湖治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刘东
图片
6月5日,青海湖圣泉湾一景。记者俞刘东摄
眼下,青海湖裸鲤已进入了洄游季。
裸鲤又称“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每年5月底到8月中旬,它们都要沿着入湖河流逆流而上,到上游淡水河产卵。其中,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是三条裸鲤洄游的主要通道。
图片
6月5日,青海湖圣泉湾裸鲤成群。记者 俞刘东摄
6月5日,潮新闻记者随2024“追寻足迹看变化·藏城刚察心意浓”全国网络媒体青海刚察行采访活动见证了一个生命奇迹,具象了至理名言——“生态是宝藏,是资源,也是财富”。
半河清水半河鱼
记者到达泉吉河溢流堰式过鱼通道时,只看到泥水顺着地势滚滚而下,传说中的“半河清水半河鱼”奇观确没有影子,不过,慕名前来的游客仍然不少。
图片
6月5日,不少游客慕名到访泉吉河溢流堰式过鱼通道。记者俞刘东摄
所谓的溢流堰式过鱼通道原是泉吉河拦河坝所在地,2016年,刚察县投资850万元,将拦河坝改造成高15~20厘米的21级台阶,为防止裸鲤被急流冲下,台阶上还修建了凹槽。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几天刚下过雨,水量比较大,裸鲤并不会在此刻与大水“硬刚”,它们只是在等待时机。
确实,心细的游客并不会失望。在台阶下方水流较缓处,仍有不少鱼儿聚集。它们没有闲着,仍然向着上游的方向慢慢挺进。
(6月5日,裸鲤向上游挺进,记者俞刘东录制)
来自宁波的游客华女士连连发出惊叹,“没想到鱼儿这么倔强,也没想到当地人会为它们建立专门的通道。”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过鱼通道在刚察县域内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上一共有7座,确保了裸鲤洄游的“生命通道”的通畅,保障了种群的繁衍壮大。
(裸鲤通过溢流堰式过鱼通道。视频由当地提供)
从“濒危”到“易危”
裸鲤原始资源蕴藏量为32万吨。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生态恶化等原因,裸鲤数量锐减,一度濒临灭绝。
更糟的是,青海湖由于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裸鲤生长十分缓慢,一般平均体重250克裸鲤需要生长近10年,一旦资源枯竭,恢复起来十分不易。
自1982年起,青海采取封湖育鱼、渔政执法、人工增殖放流等有效措施,对青海湖裸鲤资源进行保护。
图片
6月5日,青海湖圣泉湾,游客在观赏裸鲤。记者俞刘东摄
通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裸鲤资源蕴藏量提升了。青海省渔业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青海湖裸鲤蕴藏量已从2002年的2592吨增加到12.03万吨,裸鲤从“濒危”物种降为“易危”。
更可喜的是,人们的生态意识也提高了,牧民骑马过河时都唯恐踩到河中的裸鲤,曾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成为打击盗捕行为的一分子……
图片
2023年7月7日,在刚察县沙柳河畔,游客正在放流湟鱼。 新华社记者 李宁摄
增殖放流更是成为当地一种传统文化和习俗。去年7月7日,第十六届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暨观鱼节在刚察湟鱼家园举行。上万名各族群众集聚沙柳河畔,观赏“裸鲤洄游、鱼鸟共生”盛况,并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增殖放流活动中。
作为整个青海湖“水—鱼—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裸鲤种群的壮大也带动鸬鹚、渔鸥等以其为食的百余种水鸟数量也在大幅增加。
目前,青海湖记录鸟种量达281种,全年栖息水鸟数量达60.6万只,成为我国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
远处,绵延雪山与碧波湖水互为映衬,眼前,成群裸鲤与水鸟灵动岸畔,青海湖这一副秀美画卷不知让多少人流连忘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