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咋控制?长期规范治疗是关键

“儿童哮喘需要长期规范治疗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目前控制哮喘首选药物是吸入用糖皮质激素,而现实是,由于对激素的误解和恐惧等原因,很多患儿和家长并不能遵照医嘱坚持治疗,往往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就自行停药,这是我国儿童哮喘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内二科副主任赵飞介绍,通过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患儿气道炎症并不一定消失,甚至肺功能障碍也未恢复。
儿童哮喘多发病于5岁前
赵飞介绍,近30年以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是3.02%,70%~80%的儿童哮喘发病于5岁以前。
“哮喘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这是儿童哮喘发生的内在因素。哮喘的发作即哮喘儿童出现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往往是受到了一些外部因素的刺激,如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吸入或食入过敏原、冷空气刺激等,这些是哮喘发作的诱因。”为此,赵飞强调,哮喘患儿应尽可能减少感冒,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因素,降低哮喘的发作频率。
图片
赵飞正在为患儿查看病情。
长期咳嗽可能是哮喘
赵飞介绍,超过4周的咳嗽都属于慢性咳嗽的范畴,在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可表现为慢性咳嗽,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典型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综合征等等,要注意鉴别。 
“一些患儿除了咳嗽之外并没有其它显著的表现,即使咳嗽也可能很轻,无痰或少许粘白痰,往往是晨起或夜间咳嗽,或活动后咳嗽加重,肺部听诊或者胸片也无显著异常。”赵飞介绍。
今年6岁的晴晴(化名)咳嗽一个多月,但咳嗽较轻,痰少,活动后咳嗽稍重,一直按感冒、支气管炎治疗,咳嗽时好时坏,总是稍好几天又开始咳嗽,前前后后折腾一个多月。晴晴既往有幼儿湿疹病史,无喘息病史,来医院检查发现晴晴始终不见好的咳嗽并非感冒、支气管炎所致,而是过敏性鼻炎和咳嗽变异型哮喘。 
“像晴晴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如果患儿长期咳嗽不见好转,就要到医院进行有关哮喘等疾病的检查,及时诊断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赵飞强调。
图片
赵飞正在接诊患儿。
专家:长期规范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哮喘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除了典型哮喘外,还包括像晴晴一样只有咳嗽没有喘息的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及肥胖型哮喘、胸闷变异型哮喘等。因为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所以诊断标准和治疗也并不完全一致,需个体化对待。
为此,赵飞提醒家长们,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哮喘,治疗原则应该是长期规范个体化,什么情况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用药,什么时候应该减少剂量或停止用药,都需要综合分析与判断,患儿或家长一定要紧跟医生的治疗节奏,定期复诊,不要盲目按自己的想法去减停药物。只有坚持治疗、规范治疗,才能确保孩子早日摆脱哮喘的困扰。
图片
赵飞强调,儿童哮喘长期规范治疗是关键。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房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