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占三分之二,若有战,谁能守上海?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以前嘲笑的少爷兵,正逐渐走进我们的国防力量中。
那些出现在历史书的纪录:泸定桥和清风店一昼夜徒步行军120公里,以及志愿军14小时73公里,大概率不会出现在以后的战役中。
显然,这是一个很客观、且无法回避的现实。
这种现象的背后,诚然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更多的,可能与出生人口的孩次比例有关。
从幼儿园到小学,很大一部分学生,需要家长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两点一线接送。
为何这种现象出现在中国?因为只生一个小孩的家庭比例很高,家长有足够的精力陪伴孩子。
这种现象,在人口普查数据中有体现。第七次人口普查,对全国10%的家庭户做了抽样调查,并抽查了各家庭生育的孩次情况。
当年出生的小孩中,有45%是家庭的第一胎、42%为第二胎,这意味着仅剩下不到13%的小孩,出生在三孩以上的家庭。
在部分区域,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2023年上海市人口监测统计资料主要数据汇编》,披露了上海地区的生育孩次情况,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片
从全市人口看,2023年,上海出生的小孩中,有0.45%是家庭的第四胎或更多,有4.2%是第三胎,29.1%是第二胎。
这意味着,其余三分之二的小孩,是家庭的第一胎。
按当年9.8万的出生人口算,且男性略高于女性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8年后,上海可征兵源不到5万人。
考虑到其中三分之二是独生子女和世界普遍奉行的“独子不征”传统,上海能够征调的兵源,缩减到二胎以上的家庭,合计不超过1.5万人。
29%的二胎家庭,两个都为男丁的概率,大约为一半,即1.5万人中的一半家庭,满足“两丁抽一”的征兵原则,可征兵源只剩下7500人。
按18-24岁同时征调,兵源约为4.5万人,且包含了因生理、心理缺陷无法参战的群体(约为10%)。
剩下可上战场的兵源,只剩下4万人。让4万人保卫2400万人,赢下这场战争的概率并不算高。
事实上,正是流动人口,拉高了上海常住人口二胎以上的比例。如果只算户籍人口,可用兵源的比例,将进一步降低。
作为祖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会是其他区域未来几十年的缩影。
谁来保卫我们过去几十年高速发展的劳动成果,从人口生育结构来看,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