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有故事|世界海洋日 中国科学家罗杰:我在巴厘岛种珊瑚

中国科学家罗杰:我在巴厘岛种珊瑚
  海洋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今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主题是“新深度唤醒”,旨在让我们唤醒对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和承诺的新深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助理研究员罗杰近日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从事珊瑚研究15年的时间里,他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地球和海洋环境的行动中来。
图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助理研究员罗杰
  2009年,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毕业后,罗杰进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继续深造。起初,他的研究对象是小丑鱼。
图片
罗杰在实验室饲养小丑鱼
  因为要研究小丑鱼的遗传发育,罗杰对它进行了人工繁殖。在这个过程当中,罗杰被海洋中复杂而壮观的生态系统——珊瑚礁所吸引。珊瑚礁是一种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由珊瑚动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形成的岩石结构组成,是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于是,罗杰将研究范围从小丑鱼逐渐扩大到了整个珊瑚礁的物种上。
  小丑鱼和珊瑚都是海洋中的生物,罗杰所在的昆明并不挨海,如何解决海水问题呢?罗杰决定自己造“海”。
  罗杰:因为人工海水成本比较高,所以我们就必须想办法去节约水,节约人工的海盐,所以就创造了很多封闭的系统,从它的净化、水质维持方面去做工作,逐渐在实验室创造出了一个能够适合这些珊瑚礁生物生存的人工环境,基本上可以满足珊瑚和珊瑚礁里面大多数物种生存需求。
图片
罗杰自制的“人工海洋”系统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由于水质变化和过度捕捞,2016年以来,世界上五分之一的珊瑚已经白化死亡,珊瑚礁面积在缩小。作为这一科研领域的研究人员,罗杰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拯救珊瑚礁。他和同事们便开启了关于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向的研究。从2020年开始,罗杰开始在印尼种珊瑚。
  罗杰:巴厘岛有一个火电厂,它是中国华电在那边建的。当时我们就了解到,华电很关注当地的生态修复,尤其是海洋的保护。在华电的推动下,我就在巴厘岛华电的电厂所在的水域开始去做珊瑚礁修复的工程。
图片
罗杰和同伴们在巴厘岛海底种珊瑚
  最初,罗杰和同事们用最先进的珊瑚移栽技术,尝试性地把100多株珊瑚苗种到了电厂附近的海域,生物多样性和珊瑚的覆盖率慢慢地恢复起来。
  导致珊瑚白化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水温升高,而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再次出现,这无疑使种珊瑚充满了挑战。
  罗杰:那一年突然水温又升高了,又有很多珊瑚白化、死亡,就相当于前面几年的工作都白费了。我们了解到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在珊瑚的选择上面就需要更慎重一点,筛选得更细一点,找到适应力更强的珊瑚,而且适应的范围要更宽。从前年开始,我们调整了一些珊瑚的品种,到现在效果也慢慢好起来。
图片
罗杰在实验室养殖珊瑚
  2023年6月,在印尼巴厘省布勒冷县,当地渔民与来自中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一起,开始了一场种珊瑚的“接力”——要在最短时间内,把100多株珊瑚移栽到指定地点的礁盘上。
  罗杰:接力的概念一个层面就是说我们的珊瑚从珊瑚育苗的地方拿出来,再运到我们需要种植的海域,然后再把这些珊瑚运到船上,船再开到指定的区域,再把它运到水下,最终把它固定在想要恢复的礁石上。这个过程对时间的要求是比较紧的,我们整个过程需要很多人去参与,所以它就像是一场接力一样。从大的方面来讲,因为我们需要回到国内开展其他的科研工作,所以只能定期到那里,我们离开以后需要当地的渔民、当地的志愿者包括华电的员工继续把我们做的工作持续下去,它也像是一场接力一样。
  在各方的配合下,这场“接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罗杰:我们在电厂水域前面选了一个区域,大概有2000平米的一个礁盘,开始恢复之前,这个地方的珊瑚覆盖率可能大概只有10%,最多不超过20%。我们大概恢复了两年的时间,去年底去看的时候,珊瑚的覆盖率已经大概在50-60%了。当时去的时候,这个地方基本上是看不到什么鱼的,现在珊瑚逐渐恢复起来后,这块礁盘现在鱼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了。
图片
罗杰在海底测量、记录珊瑚
  种珊瑚不仅仅使巴厘岛的海洋生态得到了恢复,由于中国和印尼双方的合作,很多印尼当地人也被带动起来,纷纷加入到种珊瑚的队伍中。
  罗杰:在当地一起种珊瑚的还有一个小伙子,在认识了我们以后,就毅然加入了我们团队,和我们一起来保护珊瑚礁。珊瑚礁逐渐修复以后,就会有游客到这个地方来潜水,所以他就开始从事导游工作,带着一些游客去浮潜,向他们讲述珊瑚礁保护的一些知识和理念。
图片
罗杰的科考团队和当地珊瑚保育工作者
  从2020年开始到印尼种珊瑚,如今,罗杰已经种了近万株珊瑚。在他看来,这件事的最大意义是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
  罗杰:我们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需要思考怎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到生态修复工作当中,同时促成多行业的合作,共同去做这一件事。除了做公益性的生态修复,我们也在思考和尝试如何让当地的社区居民从珊瑚礁修复这件事情上获得收益,这样他们就会自发地来参与这个工作。如果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话,未来这种模式可以在更多的地方推广,这样珊瑚礁的修复就能够做得越来越大,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对于未来,罗杰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做好珊瑚礁修复的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地球和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罗杰: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大规模的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种子中心,能够把更多的珊瑚或者珊瑚礁里的生物饲养起来,甚至繁殖起来,这样的话在应对将来海水升温这个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我们至少能够把这个物种先保存下来,为未来留有一些希望。
图片
罗杰实验室中的珊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杨慧
  主持|葛鹏
  制作|杨晓蕾
  外联|陈鸿燕
  签审|安然
  监制|潘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