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8岁!大学男教师从确诊到去世仅9个月!这种病为何如此凶残

“趁活着
把人生的句号先描上
皮囊而已
能用的都拿去用吧”
近日
一条朋友圈
感动了无数网友
图片
6月4日凌晨3时50分
浙江一所大学的男教师
因病去世
年仅38岁
依照他生前遗愿
“逝世后捐赠眼角膜和遗体”
爱人全程见证
丈夫捐赠眼角膜
又亲自随车
将丈夫的遗体
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
图片
这位老师
患的是胆管癌
从确诊到去世
仅仅9个月时间
为什么
胆管癌这么凶残?
它有哪些高危因素?
胆管癌总体恶性程度较高
胆管癌是笼统的名称,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胆管癌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两大类。”
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主任张成武教授介绍——
不管是肝内胆管癌还是肝外胆管癌,总体上的生物学行为是较差的,按照老百姓常用的说法,就是恶性程度高,发展相对快、预后相对差。临床中,肝内胆管癌的恶性程度更高。
相较而言,肝内胆管癌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像肝外胆管癌容易引起胆管堵塞,胆汁淤积引发黄疸,一旦出现症状,患者更容易注意到
反过来说,由于肝内胆管癌的症状不明显,延误就诊,一经发现,肿瘤往往已经比较大,病期较晚,手术可能性低。
胆管结石是胆管癌高危因素之一
张成武教授介绍,胆管癌的发生主要和年龄与性别6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家族遗传史、胆道相关疾病史(慢性胆管炎、胆管结石)等有关,其中,尤其要注意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本身不会变成癌,但它的存在对于胆管黏膜来说就是一种机械性刺激,在长期持续刺激下,易引发胆管壁慢性炎症,胆管壁出现增生,继发感染。长此以往,便可能引发胆管癌。而且,胆管内结石往往是多发性的,不只有一处。”
如果明确是胆管结石,就应当引起重视。张成武教授介绍,胆管结石发作时和大部分胆囊结石发作时,那种死去活来的腹部绞痛不同会有腹痛,但不会那么强烈,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严重的可能出现寒战高热、感染性休克、黄疸等。
胆囊结石是胆囊癌发病因素之一
胆结石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通常我们讲的胆结石以胆囊结石为主。
张成武教授提到,胆囊结石是否危险主要看两点——
2厘米是一个“分水岭”,结石越大,癌变的风险越高;
结石存在的时间越长,对胆囊的刺激时间越长,癌变的风险也就越高。
几乎80%的胆囊癌患者都合并有胆囊结石,且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超过正常人近30倍。
前几年,不到30岁的小王姑娘找到张成武教授,当时她已经在当地被确诊为胆囊癌。
“是胆囊充满型结石,占据了整个胆囊,非常晚期,已经出现了淋巴结转移,没有手术机会了。”
张成武教授询问病史时,小王说,四五年前B超就已经发现了胆囊充满型结石,但平时没什么症状,直到这次肚子痛来检查,已经处于非常晚期。
后来,小王接受了化疗,但效果不佳,没几个月就去世了。
“可以发现,大众对于胆囊结石的认知并不深,相比起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无痛性胆囊结石反而更可怕,因为没有明显症状,患者不会想到就诊,一旦有症状,病情往往已经比较严重。”
张成武教授提醒,胆囊结石很常见,但不能因此轻视它,发现后及时至正规医院专科就诊,遵医嘱治疗或复查。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