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花园”搭起烟花,看巴西传奇设计组合的四十年设计

看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不知谁还记得巴西馆那栋绿色建筑?其设计灵感就来自坎帕纳工作室(Estúdio Campana)一把由碎木块拼接而成的椅子。
6月7日,“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psD(power station of Design)开幕。展览借助逾五十件开创性的作品,重访坎帕纳工作室的思想与行动历史,聚焦工作室丰富的文化产出,借助设计项目、物件、手稿和影像等,呈现工作室的创作历史、行动轨迹与超凡洞见。
“这是我们在亚洲的首次大型展览,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崭新的探索自己内心世界和内心宇宙的过程。”阿贝托·坎帕纳(Humberto Campana)说。他还为展览设计了展陈。
图片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坎帕纳工作室成立于1984年,是巴西传奇设计组合,由阿贝托·坎帕纳(生于1953年)和费尔南多·坎帕纳(Fernando Campana,1961—2022)兄弟在圣保罗创建。他们通过将日常物品转化为艺术品,打破了传统设计的边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设计世界。
此次展览由米兰三年展设计、时尚、手工艺板块策展人、意大利设计博物馆馆长马可·萨米切利(Marco Sammicheli)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共同策划。
图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策展人龚彦(右)、策展人马可·萨米切利(左)、坎帕纳工作室创始人阿贝托·坎帕纳在开幕对谈现场。
对于展览名为“无常”,龚彦解读为:“无常是一种宇宙观,生死观,无常也是世界的秩序。坎帕纳兄弟的设计是真正集中在对材料,对这些部件的感知上面,然后赋予这些普通材料以精神和人性。在展厅里面我们会感受到每一把椅子、每一个橱柜,都像是一个肖像,是一个人,是一个生命体。”她希望观众在看展览时放下成见,回到儿童的状态,发现设计、看到自己。
“无常也是偶然和不稳定性的,上海当地艺术博物馆临江,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马可·萨米切利说。“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坎帕纳工作室展示了将装饰与政治信息、功能与虚构、文化与自然联系起来的可能性。”
图片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柏拉图的“洞穴之喻”
展览是一个由“钟乳石”构成的世界——阿贝托·坎帕纳参照柏拉图的“洞穴之喻”,设计了一种由人造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迷人结构。观众可以在其中自由漫步,发现隐于有机形状笋柱之后的作品,如同在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图片
展览现场,如“珍宝柜”般展示坎帕纳兄弟的生活。
展览由一个“珍宝柜”开启,以此迎接观众走进坎帕纳工作室的世界,共睹兄弟二人自童年至事业初期的创作,坎帕纳兄弟出生于巴西的一个美丽小镇,极具自然气息的居住环境让他们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他们经常傍晚结伴去镇上唯一的电影院看好莱坞、西部及巴西本土电影,对于电影的爱好无形之中塑造了他们讲述故事的能力,而设计则成为了他们的故事载体。
“我的故乡布罗塔斯(Brotas)在我看来是保守的,我的童年是孤单,我将自己隔离在小剧院中,这是我的小世界。正视自己的经历,给我灵感。”阿贝托·坎帕纳说。
图片
费尔南多与阿贝托·坎帕纳在里约热内卢,1968年。坎帕纳学院惠允。
最初,兄弟二人并非同时选择设计之路。哥哥阿贝托读了法律专业,甚至当过律师,后来转身投入手艺创作。而弟弟费尔南多则是一名建筑师。阿贝托认为,费尔南多与他非常互补——一人通过材料研究去找到创作路径,一人通过二维概念与图纸制作去建立设计流程。在1984年,兄弟二人共同创立了工作室,从家居设计到建筑、景观、时尚、舞台设计等领域,他们不断探索新的突破性设计。在此展出的鲜为人知的个人物品、手稿原作,以及模型,似乎让观者读到了他们的生活。
图片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
在主展厅,策展人设置了三个主题板块:“手工行动”,指涉工作室创作过程中的工艺、制造,以及关于材料的大胆探索;“表现行动”,讲述工作室将个人思考延展为集体共识,在流派、类型和技术转换中赋予混杂有机以尊严;“社会行动”,表达了工作室积极参与社群建设,传递知识并重新唤起地方的声音。
图片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行走在各个板块中,能感受到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巴西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巴西本土的自然景观、城市生活以及传统工艺,结合了对废旧材料的重新利用和大胆的色彩运用。他们的作品常常融合了手工艺与工业化生产,体现了自然与都市、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图片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坎帕纳兄弟以非传统材料的运用而著称,或是因为儿时在巴西乡间的生活经历,材料对于坎帕纳兄弟而言是一切的开端,它们有着各自的性格,并在寻找表达的出口。触碰材料,感受他们的基因,并与其建立起一种纽带,成为坎帕纳兄弟创作的重要部分。在精湛传统工艺、当代设计思维、可持续生产实践以及先进技术和工具的结合中,他们将日常材料重塑为一件件既具功能性又极赋审美价值的传奇设计之作。
图片
费尔南多与阿贝托·坎帕纳,法维拉(贫民窟)椅,1991年,木,67 x 74 x 62 厘米。埃德拉制作。
1991年,一把真正将材料利用到极致的椅子——“法维拉(贫民窟)椅”(Favela Chair)诞生了。在巴西语中 ,“Favela” 代表着贫民窟或棚户区,这里的居民们经常会用四处寻来的木板搭建简易的房屋,或者拿它们制作晾衣杆等日常物品。坎帕纳兄弟借鉴了贫民窟生活和建造方式中“无序”的理念,他们利用水果市场废弃的木板箱残片,用胶水和钉子将木板随意拼搭,制作出一把实用且美观的椅子。朴素廉价的材料充分展现出巴西特有的地域文化,以及巴西人民面对“无常”而衍生出的宝贵生存智慧。
图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巴西馆,图源网络。
法维拉椅的成功使二兄弟在设计界崭露头角,在其后的几十年中,他们的工作室继续生产和开发了诸多由丢弃的普通日常材料制成的家具,绳索、织物、木材、纸板、塑料管和铝线等普通材料在他们的设计中均可化腐朽为神奇。
图片
费尔南多与阿贝托·坎帕纳,红椅,1993年,钢、铝、棉绳,70 x 75 x 86 厘米。埃德拉制作。
1993年,工作室以巴西传统编织工艺为灵感,将一根500米长的井绳编织在铝和钢的结构上,并为之取名为“红椅”(Vermelha),这把椅子颠覆了稀松平常的设计范式,将混乱与“无常”的理念推至极限。其后的几十年中,坎帕纳兄弟始终在寻找新的材料与新的设计。“寿司椅”(Sushi Series)采用了多彩的织物和绳索,通过卷绕和层叠的方式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宛如寿司卷般生动。
图片
“无常:坎帕纳工作室四十年设计展”展览现场的“寿司椅”
图片
展览展出的创作手稿。
而他们所生活的圣保罗是一座处处洋溢着活力与激情的巨型城市,漫步于圣保罗街头,他们看到卖毛绒玩具的流动商贩,这让兄弟二人产生了新的想法,他们将日常生活中的儿童毛绒玩具缝制拼接在一起,创作了“卡通盛宴”系列,活泼且富有创意的设计打破了艺术与设计间的壁垒,肆意传播着热情且不羁的巴西风情。也正是这种鲜明的巴西美学精神,使他们的设计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无法被轻易模仿与超越。
遗憾的是,2022年11月16日,费尔南多·坎帕纳去世,享年61岁。阿贝托·坎帕纳决心将弟弟的遗产发扬光大,继续践行他们共同追寻的事业,致力于为坎帕纳学院和坎帕纳工作室的拓展活动制定未来规划。
《焰火》开启美术馆“空中花园”
除了坎帕纳工作室经典作品呈现外,应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委任创作的两件新作品也在展览中亮相。其中,结合博物馆的三楼临江平台空间打造的装置作品《太空》(Astro),是一件由12米高的悬垂薄纱组成的雕塑,灵感来源于哈勃空间望远镜生成的图片。在开幕仪式上,阿贝托·坎帕纳说道:“这个装置挂在高空,就像是我弟弟费尔南多在天上看着我们,因为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Astro’,而此刻我想把它献给PSA,献给每一个人。”
图片
阿贝托·坎帕纳,《太空》(Astro),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另外一件是与中国景观设计师圆正合作创作的装置作品启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空中花园”。这件名为《焰火》(Pyro)是由竹子和钢组成的超大型结构,如同光芒四射的星星,点缀在五楼平台之上,与上海的天际线遥相呼应,与优美的景观设计融为一体。这处2000余平方的露台随着展览“无常”的开幕对观众开放。
图片
阿贝托·坎帕纳,火(Pyro),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美术馆的花园是人和自然共生的痕迹,是一个生物圈(bioregion),是一个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不同物种相互学习的岛屿。我们将每年邀请不同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一起耕耘这座冲刷而成的岛屿。在水土之间,四季更迭之中,感受生命的力量。”龚彦说,“坎帕纳兄弟在自己家乡的布罗塔斯(Brotas)为公众打造了一个由12个凉亭(pavilion)构成的大型公园,与其说那是一个公园不如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学习基地,讨论自然如何回归自然,人如何回归精神性。上海的这个花园是从Brotas飞来的第13个凉亭,竹子是巴西和中国都有的植物,它们轻盈的结构,发散的线条,彼此连接如礼花般在火山岩上绽放……”
图片
阿贝托·坎帕纳,火(Pyro),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4
为使观展的体验更为完整,展览另设两个影像厅,呈现一系列艺术家影像作品,其中包括由弗朗西斯卡·莫尔特尼(Francesca Molteni)和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狄德罗(Maria Cristina Didero)于今年4月米兰设计周期间在米兰三年展上展出的全新作品《即我,及他》。此外,展览还将展示档案影像,包括当代芭蕾舞作品和电视特别节目。
图片
阿贝托·坎帕纳在展览现场导览。
“坎帕纳兄弟的作品改变了当代设计。通过赋予边角料、废弃物和不那么贵重的材料以尊严,他们率先直观感受到混杂创造的丰富,从而使得物件成为欲望的展现与证明:回收利用的道德、手工艺的尊严、被遗忘的巴西乡村及本土美学、家居环境中疯狂的色彩与形状,以及生产体系与生态意识之间的杂糅。”马可·萨米切利说。
展览将持续至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