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退休多年的“阿宝”追求他的“山口百惠”,纪录片《前浪》会告诉我们什么

图片
老年人追求爱情时,还有怦然心动的一刻吗?
96岁高龄还学开车,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沉迷“买买买”的老年人,他们图的是啥?
稀松平常的洗澡这件事,主体是老年人意味着什么?
……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曾推出纪录片《人间世》的团队把目光投向老年人群体。从2022年11月起,他们开始调研、拍摄,在一年间用跟踪记录的方式,拍下近20个当代老年人的故事。这组故事取名《前浪》,目前成型了7集内容,每集50分钟。
图片
《前浪》由SMG纪录片中心拍摄制作,真实传媒、腾讯视频、百视通、都市乐聆联合出品,将于6月11日起,每周二晚10:00点登陆东方卫视,腾讯视频、百视通等平台同步上线,6月14日起每周五晚9:00点登陆都市频道。
整个拍摄团队有30个人,从70后到00后兼而有之,但在他们的拍摄对象面前,这群掌镜人无疑都是年轻的。
为什么要拍老年人的故事?总导演范士广觉得,既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老人”,也是“学习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我们想用具体的故事破除公众对老年的认知。老年充满了脆弱和危险,我们不想用温情脉脉的话语遮蔽老年的真相。老年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怎样理解老年,如何对待老年人,标志着一个文明社会的良心。这是《前浪》这部纪录片的初衷。”
图片
日前,该片在上海UME国际影城举办了首映,现场放映了其中两集《不老爱神》和《爱人》,笑与泪是观众给出的对生活、人生最诚实的反馈。
《不老爱神》的缘起在徐汇宜家,那曾是个沪上知名的老年人“线下社交平台”。摄制组在宜家蹲守拍摄老年人相亲,也渐渐地跟着他们的情感线索去往更多地方。跟踪拍了一年,有浪漫、有现实,有可爱的执著老头,也有人间清醒的老阿姨。其中一位年届八旬的“阿宝”退休收入不菲,可月月“月光”,追逐他的“山口百惠”时金句频出,让人莞尔。无论何时,爱情都是生而为人至死不渝的需求。
《爱人》画风一转,故事里也关于爱,但当老先生被海绵擦一步步抹去记忆,本应该双向奔赴的情感只剩了老婆婆一方,她的愁与盼总是叫人五味杂陈。也许,哪怕结局难免有悲,至少他们让人去思索,死生契阔,爱为何物。
图片
即将与观众见面的另外五集里,《明天会更好》持续跟踪一位96岁老人的驾考之路。他以一种颇具争议的选择在破除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为的是还能自驾带着老伴出去旅行。《监护人》,跟踪拍摄一名老人孜孜不倦地寻找自己的监护人;《母亲写作计划》则温暖地记录了一对母子通过写作,重构代际之间的沟通。《洗澡》拍了五位老人洗澡的故事,它在讲述着人生的疼痛,也在证明着生命的尊严。
《顺水行舟》,难以概括,它是一个老人网购成瘾的故事,也呈现了一个老人和手机、监
控的关系。它混杂着悲情和幽默,是当代老人典型的生活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上海作为我国老年人口最集中、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正在积极探索应对社会的老龄化。纪录片《前浪》希望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去改变公众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走进老年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纪录片指出了“社会对老年人普遍存在刻板印象”,同时也不再满足于做代际关系式的单一讨论;既反映老年人的孤独,也努力挖掘他们生活中的光亮;不仅呈现了衰老给中国家庭带来的一地鸡毛,也努力发现生命中的真善美……纪录片《前浪》从单一视角转变为多元的综合思考,让立意有了更扎实的分量、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充分的内涵。这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也回归到纪录片求真求实的属性。
图片
因此,这部纪录片的受众不应仅仅是老年人,它还会吸引到年轻人的讨论和关注,“住养老院的利弊”“老年人相亲”“代际沟通”“阿尔兹海默症”等等,都会成为这部纪录片延展的社会议题。
6月11日起,请跟随《前浪》的镜头,去触摸生命的厚度与温度。让我们理解衰老,致敬未随时间褪色的爱与自由。
  作者:王彦
文:王彦图:SMG供图编辑:姜方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