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大山“压垮”选情,“莫迪3.0”挑战不小,联合政府掣肘决策效率,还有另一隐忧

每经记者:郑雨航    每经编辑:高涵
印度大选落幕,73岁的莫迪将继续执政,成为继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之后首位连任三届总理的人。
然而,莫迪在这次大选中可以用“惨胜”二字来形容。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本次印度大选中获得295个席位,这一数字远低于莫迪在竞选中提出的400个席位的目标,也落后于全国民主联盟在2019年选举中获得353个席位的成绩。对于这样的结果,印度媒体评价称,“莫迪的光环已经暗淡”。
多家外媒报道称,莫迪此次选举的“失意”显然绕不开他执政多年未解决的两座大山:失业率高和贫富差距过大,在印度近年来经济数据向好的背景下,尤显扎眼。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亚历山德拉•赫尔曼(Alexandra Hermann)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在经济方面,选民将失业列为他们的主要担忧,因为印度强劲的总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并未转化为足够的生产性就业岗位,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很高。
政治权力的重新洗牌,不仅将对印度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更引发了人们对印度经济未来走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两座大山“压垮”莫迪选情
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6月5日凌晨公布的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第18届选举最终计票结果,莫迪领导的执政党印人党获得240个议席,远远低于莫迪在选前称要“拿下400席”的豪言。
更重要的是,印人党的议席数量未能超过半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自2014年莫迪赢得第一任总理任期以来,印人党首次未能单独获得过半议席。此外,最大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获得99个议席,由其主导的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获得231个议席。
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在前两个任期内,莫迪重点打击腐败、改革全国税制、发展“印度制造”,让印度国内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经济也持续向好。然而,印度突出的经济成绩并未挽救印人党议席不及预期。包括日经新闻在内的多家外媒都将印人党的失利总结为两个要素——高失业率和贫富差距过大。
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印度近一半的人口仍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农业部门工作,青年人失业占比也特别高。”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赫尔曼向每经记者指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人类发展研究所的一份报告,青年在印度失业总人口数占比高达83%。莫迪2014年首次上台时承诺每年创造2000万个就业岗位,但目前来看,这一目标远远未能实现。
失业率高居不下的同时,印度还面临贫富差距过大。今年3月,法国研究机构世界不平等实验室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印度最富有的公民拥有该国 40.1% 的财富,为 1961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22.6%,为 1922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
或许正如一位印度曼尼普尔邦人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说的那样,印人党应对印度国内失业率高等问题,是其本次选情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莫迪许下了太多诺言,但从未认真兑现,许多人已对他不满”。
“莫迪3.0”不同以往,决策效率料将下降
根据印度宪法:“在印度人民院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建内阁。”也就是说,莫迪的第三任任期,不得不由联合组阁开始,这是莫迪执政10年来从未遇到过的情况。
“(联合组阁)对莫迪第三任期的最直接影响是,未来莫迪不可能像过去两届政府时期那样‘我行我素’,任何政策的出台可能是与其政治盟友讨价还价的结果,导致决策效率下降,不再像过去两届政府时期那么‘雷厉风行’地推行各项改革举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印度问题研究学者李红梅博士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新政治格局下,印度政策连续性、经济的前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CNBC报道称,在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后,印度的企业高管们开始“近乎疯狂地”打电话,试图更好地了解大选这样的结果会对印度经济和投资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正是受到这样的情绪影响,印度股市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在大选结果公布的前一天(6月3日),印度股市在一系列乐观数据中创下历史新高,SENSEX指数盘中最高涨幅达3.6%。
然而4日,当人们发现,印人党领导的联盟在议会占比不仅比预期的要小得多,而且印人党本身已经失去了议会多数席位,迫使莫迪依靠盟友来执政时,股市暴跌,SENSEX指数和NIFTY指数一度盘中双双重挫8%,大多数周期性行业当天收盘下跌10%~15%。印度股票价值当天蒸发了惊人的3860亿美元。
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然而,6月5日,虽然总理莫迪的印人党无法凭一己之力占据议会多数席位,但关键盟友已承诺留在执政联盟之中。受此消息影响,SENSEX指数与NIFTY指数大涨且涨势延续。6月7日,印度SENSEX指数收复本周二的全部跌幅,并创下纪录新高。
市场对“莫迪3.0”政策延续性的预期导致了此次的股市震荡,对此,赫尔曼向《每日经济记者》记者表示,由于联合执政,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监管方面上的改革将更加困难,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影响企业信心,阻碍私人投资强劲增长的障碍可能在中期内持续存在。“(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一种更具协作性的政策风格可能会刺激旧改革政策的重新设计,并催生新的改革政策。”
“莫迪与盟友联合组建的下一届政府依然能够延续经济的改革,然而,未能赢得印度议会多数席位的印人党现在可能不得不在有争议的议程中做出妥协。”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也向外媒预测称,因此经济议程时间表可能变得更长。
经济政策大概率延续,福利项目增加恐成隐忧
“随着联合政府谈判的举行和最终预算的起草,选举结果对经济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周变得更加清晰,”赫尔曼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李红梅认为,整体来看,莫迪第三任期政策不会出现大的逆转,在大政方针上会具有政策连续性,可能继续沿着前两届政府时期的经济改革思路,加速推动“印度制造”,打造印度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吸引外商投资等。
赫尔曼也认为,总体而言,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可能会保持连续性,争议较小的基础设施投资仍将是新政府的一个重点领域。但上届政府的一些资本支出计划可能会转向更多的福利和补贴。
然而,在如今印度劳动力市场低迷的背景下,福利项目增加,无疑将成为莫迪在继续推行其原有经济政策的一大“隐忧”。TS Lombard印度分析师指出,岗位缺乏是选民最大的担忧,因为(印度)劳动力市场并未复苏;此外,印度政府也许会推动用于“快速修复”福利项目的增加,这样做会损害国家财政健康。
每经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莫迪在前两个任期推行大规模改革以及大举投资修复印度过时的基础设施,印度经济受益颇多,外资纷纷涌向印度。
印度政府最新数据显示,上一财年制造业同比大涨8.9%,占GDP比重约为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本周预测称,GDP将在2025年超过日本,升至全球第四位,并将在2027年继续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不过相比于前几年火热,印度股市似乎出现了外资出逃的迹象。汇丰银行(HSBC)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两个月的大量资金外流使印度股市的外资持股比例降至18%以下,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此,Lauressa Advisory的合伙人Nicholas Spiro发表的评论文章称,这是外国投资者出于对印度今年大选的谨慎选择。
长期来看,李红梅认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印度在基础制造业以及高新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前者是决定印度能否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因为长期以来制造业是印度实现工业化的短板。而后者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印度未来能否跻身全球领先大国行列的决定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