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错配,凯恩斯主义一旦失灵,我国经济不堪设想

全文2363字, 阅读约需7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危机时往往有效,但长期依赖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产能过剩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02中国近年来的产业政策如太阳能发电板、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可能导致市场失衡。

03由于产业补贴通常倾向于优质大企业,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多困难。

04然而,凯恩斯主义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导致边际效益递减,救市效果逐渐减弱。

05要解决资源错配问题,需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进行微观层面均衡分配,避免过度干预。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凯恩斯主义的前提是健全的市场机制,如果缺乏这一机制,那么大量的资源将会浪费在无效的生产上,于是资源错配就出现了。
回顾过去,凯恩斯主义于我们而言,几乎是百试不爽。
不管是2008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还是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前者推动我国成为“基建狂魔”,迅速摆脱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后者则助推我们解决了当时的房地产库存危机。
但今天来看,不管是2008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还是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尽管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争议也有不少。
以房地产为例,有人说2015年是我国房地产软着陆的最好时机,以今天的视角来看的确如此,房地产在宏观经济表现最好的时候没有实现软着陆,反而继续加杠杆,这也导致了今天房地产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它经济的拖累,都达到了比日本美国同期更严重的时候。
但资源错配,还不仅仅体现在房地产问题上。
图片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要义就是依赖政府手段去分配资源,但凯恩斯主义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它可能会造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配套开展市场机制,在微观层面均衡分配以尽量消除其弊端。
在理想状态里,凯恩斯主义只是市场机制的补充,在市场失灵时出手相助即可;但在实际的做法上,一个国家可能会形成对凯恩斯主义的“路径依赖”。
而今天的我们,几乎完美契合了这一点。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表现良好,IMF也上调了今年中国GDP增长率为5%,但IMF也对我国现有的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的增长模式表示质疑,称这将导致国内资源配置不当,并影响到贸易伙伴。
细数凯恩斯主义对我国近年来的影响可见一斑,其中产业政策方面有太阳能发电板、电池、新能源汽车,除此之外基建、房地产也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这会导致两个问题。
在制造业上的产业政策,我们面临着来自欧美越来越大的压力,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不久前还批评IMF没有对我国大力扶持制造业的做法提出质疑,耶伦认为,我国的做法造成了产能过剩,导致我国企业以极低的价格将产品倾销海外。
美国目前已经大幅度提高我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其中就包括产业补贴力度最大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板。
根据wind的数据,去年,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获得了近6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补贴,相当于其盈利的13%,成为5000多家内地上市公司中,获得国家补贴最多的公司。
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分别是:上汽集团、京东方、中石化、TCL、中移动、中石油、比亚迪长城汽车、中兴国际。
产业补贴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补贴可以让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这一点从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以及清洁能源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产业补贴本身也存在着歧视。
对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额补贴,等同于歧视了所有其他行业,这就造成了对其他行业的不公平。
这也是凯恩斯主义的另一大弊端,即产业补贴会导致市场发展不均衡。
图片
让凯恩斯名声大噪的,一定是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一系列新政,不仅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也让凯恩斯主义成为了各国政府在市场经济面临危机时,救市的通用做法。
但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干预市场反倒不是经济危机时才用的手段,从2008年之后开始,干预市场变得常态化,这也加剧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失衡。
到今天,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依然很高,但投资回报率却越来越低,另外基建的大开发也带来了巨额高昂的负债问题等等。
另外,由于产业补贴通常倾向于给到那些优质的大企业,但大企业常常生存能力更强,这也导致更多需要补贴救助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从经济模式来看,土地财政、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和房地产呈现一个紧密的链条,形成了以土地谋发展、以房地产和出口制造业为支柱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最终一定会导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首先,我们的低成本优势在消失,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和东南亚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大大削弱;其次,我们的土地财政也难以为继,房地产一下行,土地财政就开始承压。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不能多用?
因为这会导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失灵,如果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去决定供给,这个时候就有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而在产业补贴之下,企业为了追求更多补贴,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生产过剩,即资源错配。
根据在线投资刊物《格隆汇》的报道,到2025年,我国生产商将能够生产4800千兆瓦时的电池,是电动汽车制造商需求量的4倍。
除了凯恩斯主义会导致资源错配、市场发展不均衡之外,更大的问题还在于,边际效益的递减。
政府出手救市干预市场,底线和原则应该是在经济面临危机的时候;但如果经常干预市场,那么市场就会形成不断预期,不仅削弱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会导致出手干预市场的效果越来越低,即边际效益递减。
这一点在今年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
今年密集出台的刺激经济措施何其多,仅仅是以旧换新就包含了房地产、大型工业、彩电、汽车等品类,但实际取到的效果呢?边际效益递减非常厉害。
房地产也是类似的情况,自5月中旬以来,我国出台了几乎是有史以来刺激力度最强的购房措施,但市场反应如何呢?
我国房地产股市自5月中旬跌去了20%,这说明投资者在用真金白银投票,市场反应一目了然。
图片
更重要的是,一旦出手干预市场,救市用的次数多了,市场就会形成一个预期,期望下次给出的刺激经济措施更强烈,这就倒逼我们加越来越大的杠杆,最终形成的效果和力度,都是会大打折扣的。
今年我们推出了很多刺激经济措施的政策,但效果都不是特别好,工具箱里的工具几乎用完了,但仍没有特别大的起色,最终怎么办?
除非加更大的杠杆,但出来借的总归是要还的,出手干预市场救市,资金是借明天的钱,如果效果不及预期,那么这笔买卖,甚至有可能是亏本的。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我们今天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去扶持一些产业,但我们却没有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在今天人们普遍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叠加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人们的消费需求只会愈加审慎。
消费不足、出口受到的关税壁垒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要想继续出手救市,我们只能拿出力度更大的措施来,但力度更大一定是有上限的,凯恩斯自己也说了,加杠杆刺激经济本身,留下的债务,也只能交给后人去解决。
甘蔗没有两头甜,既要市场又要干预,最终可能只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错配,并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