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关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马产业健康发展 六年来监管往返粤港两地马匹累计超3万匹次

6月7日下午,印有“香港赛马会”标识的运马车辆有序驶入广州市郊流溪河畔的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停靠在场内的海关监管查验平台。等候在旁的海关关员立即开展查验拍照、核对货证和体温监测等海关监管工作。
马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加强香港与内地在马匹、饲草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等进出境检验检疫和通关等方面的合作。广州海关强化科技应用和改革创新,把“支持赛马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智关强国”行动重点实施项目,积极探索研究大湾区跨境赛马监管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粤港跨境赛马常态化运输提供最大程度通关便利。据统计,自2018年8月粤港跨境赛马常态化运输以来,截至2024年6月8日 ,该关共监管保障超3万匹次赛马安全、顺畅往返粤港两地。
作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赛后利用项目的从化马场,位于内地首个获国际认可的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广州市从化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目前内地最大规模、最高标准、最为完善的纯血马饲养训练中心,占地150多公顷,拥有4条跑道、12栋马房、马医院、马泳池等设施,最多可容纳超1100匹赛马同时驯养。
“自从化马场正式运营以来,大批香港赛马陆续运往从化马场驻驯,目前从化马场常驻马匹超500匹,每月平均进出口马匹约110车次,赛马以每周‘三进三出’的方式往返粤港两地。海关实施赛马‘一次审批、多次往返’和饲料饲草‘一般审批+特许审批’的检疫审批制度,以及动物检疫证书‘一车一证’等近十项创新举措,粤港往返赛马通关时间得以有效压缩。”广州海关所属从化海关驻马场办事处主任张震亚介绍。
为支持大湾区马产业发展,针对赛马频繁往返粤港两地的实际需求,广州海关对粤港跨境赛马开展在途运输智能监管、应用查验新技术,通过红外感应测温、芯片扫描上传等措施辅助监管,着力打造集运输通关、现场查验、隔离驯养、疫病监测的高效监管闭环,实现进境大动物“无感查验”,马匹无需停留“秒”通关、跨境往返“自由行”。
5月1日,《海关总署关于实施海关预裁定展期等有关事项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24年第32号)施行,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申请办理预裁定展期,相关货物无需重复提交申请材料,待海关审核通过后,新的《预裁定决定书》自生效之日起有效期3年。避免了以往预裁定到期后,企业需要再次提交预裁定申请,等待海关重新审核企业资质和商品信息等情况,有效简化企业申请流程,压缩申请时间,使进口合规申报有据可依。
5月17日,广州香港马会赛马训练有限公司成为广州海关首个享受预裁定展期红利的企业,首批3.8%氯化钠注射液、GNF肠道营养糊剂、聚维酮碘擦洗溶液等3个产品的归类预裁定获得展期,依托海关归类预裁定,企业可以准确了解关税政策,有效评估贸易成本,合理安排马匹用药品和营养添加剂等的进口和使用。
“得益于海关不断创新优化通关监管模式,马匹进出境通关时间由原来近7小时缩短至5小时以内,马匹在粤港两地往返更顺畅、更安全。此外,海关推出的预裁定展期政策,配套的饲料和检测样品等通关效率也得到提升,我们对于2026年开始在从化马场举办常规性国际水平赛马赛事更有信心了。”香港赛马会内地事务副总经理范绮明说。
近年来,为服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马产业发展,广州海关以第16届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监管为基础,持续创新从化马场生物安全监管和赛马跨境运输通关检疫监管模式,结合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关于生物安全隔离区管理理念,对从化马场马匹实施全时全场隔离监管模式,在“三级生物安全防线”管控措施下,全力服务马匹跨境运输。
赛马性情躁烈,且要通过长途运输往返粤港两地,传统的境内外隔离检疫和批批抽样检测模式难以满足项目需求。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广州海关积极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粤港往返马匹疫病监测计划》,实现双方统一监测项目、统一监测方法、互认监测结果,长期跟踪香港赛马的健康动态,有力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赛马产业发展。
从化海关副关长雷建海表示,目前,海关正在研究推进检疫证书电子化粤港两地互查互认,推动进境马匹通关切换为跨境快速通关模式等工作任务,着力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海关将持续加强粤港两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全力推动马匹便利通关和一体化监管,助力从化马场二期工程、广州从化国际赛马发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起点、高定位、高水平的世界级马产业经济圈。(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郑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