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伪装高手是“叶䗛”,站在眼前难辨认……

撰文:冉景丞
图片
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大自然中无奇不有,有些物种的奇特形态或奇怪的行为总让人惊掉下巴。不对,还没有谁的下巴被惊掉过,最多是脱臼。前几天我在荔波考察,见到的一种虫子,如果你是第一次见到,你一定会大呼奇妙,但我是之前就见到过一次,多年来又一直在找,再次见到只有兴奋。
虫子不到处都是吗?见到虫子还会兴奋?说真的,确实兴奋。因为距上一次在茂兰保护区见到这种虫子已经过去近二十年了,多次处心积虑想去找都没有找到。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有些时候研究稀有物种就是那样,正遇不遇。
想到第一次见到这种虫子,也是一次偶然。那天我与同事顶着烈阳走在森林里,听着鸟啼虫鸣,没有多少喜悦,倒是有些烦心。走着走着,一片树叶飘落下来,掉在我衣袖上,我用手去拍,呵,竟然粘住了。我再用手去拨弄,才发现不是粘住,而是“抓住”,因为这片“叶子”居然长有脚!太奇怪了,我们果断地将那奇怪的虫子收入标本瓶中,送到北京林业大学去请教陈树椿先生,他当即断定是一个新种,后来定名为“茂兰叶䗛”。只可惜那个标本不太完整,只剩下三条腿,唯一幸运的是这三条腿分别是前、中、后各一条腿,这也是我这些年一直在关注它的原因,总想采到一头完整的标本。
图片
就这一个“䗛”字,怕是有很多人都不一定认识,甚至许多输入法也打不出这个字,念(xiū),与“修”字同音,也就是竹节虫。但你看,这虫子明显不像“竹节”,倒很像树叶,不仅形状像,连叶脉都像,所以叫它“叶䗛”,也就是叶子状的竹节虫,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叶子虫”。
叶䗛是竹节虫家族(䗛目)的一个分支,隶属于叶䗛科。这种昆虫具有非常独特的拟态特性,其身体形态从扁平的叶状身躯到具有宽阔叶状扩展的足,都高度模仿了树叶的形态。部分种类的叶䗛甚至能够模拟出树叶坏死的病斑及伤痕,以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即使它就在眼前的枝条上,你也很难发现它。
图片
虽然叶䗛在形态上雌雄长得很像,都像是一片叶子,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雌雄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辨别叶䗛的雌雄?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在行为上,叶䗛也展示出了令人惊叹的适应性。若虫阶段,它们会通过卷曲腹部来模拟弯曲的树叶形态。偶尔掉落下来,它会一动不动地“假死”,看上去根本就是一片树叶。在移动时,叶䗛会左右摇摆身体,仿佛是被风吹拂的叶片,这种行为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其伪装效果。
在食性方面,叶䗛主要取食特定植物的叶片,壳斗科或蔷薇科植物通常是它们的最爱。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种类的叶䗛食谱非常狭窄,甚至只食用一种植物,这反映了它们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
图片
竹节虫主要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密林和生境复杂的环境中。它们的繁殖方式很特别,有交配可以繁殖,没有“男朋友”,雌性自己也可以产卵繁殖,也就是“孤雌生殖”。它们不像有些昆虫那样产一大堆卵后迅速孵化,以多取胜。它们一般将单个卵粒产在树枝上,卵粒像树木种子一样,很明显,而且要经历一两年的孵化才会有幼虫,可谓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会成功生活,也难怪这叶䗛非常稀少了。
图片
关于叶䗛,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具有非常独特的拟态特性
叶䗛具有非常独特的拟态特性,其身体形态从扁平的叶状身躯到具有宽阔叶状扩展的足,都高度模仿了树叶的形态。部分种类的叶䗛甚至能够模拟出树叶坏死的病斑及伤痕,以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
繁殖方式很特别
叶䗛的繁殖方式很特别,有交配可以繁殖,没有“男朋友”,雌性自己也可以产卵繁殖,也就是“孤雌生殖”。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叶䗛雄虫的触角通常较为发达,而雌虫的触角则呈短棒状。雄虫的前翅较为窄短,而雌虫的前翅则极为发达,几乎盖满其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