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纪念傅抱石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新金陵画派名家作品展盛大开幕

图片
适逢傅抱石诞辰120周年,由十竹斋艺术集团、江苏画店、南京市艺术收藏研究会、阅美南京主办,十竹斋画院承办的“江山多娇—纪念傅抱石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新金陵画派名家作品展”于2024年6月7日下午3点在十竹斋人文空间盛大开幕。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中国现代艺术巨匠傅抱石先生的致敬和缅怀,更是对新金陵画派的传承和弘扬。
图片
开幕现场高朋满座,文化学者、知名主持人周学主持开幕式,介绍出席本次展览的嘉宾并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图片
十竹斋画院院长尹苏桥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他表示,“本次座谈会,旨在向傅抱石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希望从傅抱石先生的艺术中汲取营养,推动金陵美术在新时代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画院精心挑选了新金陵画派的优秀作品加以展出,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新金陵画派的独特魅力。”
图片
活动中,纪念傅抱石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有序进行,各界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萧平、高云、黄戈、徐建明、杨耀宁、黄正明、任大庆、曹洋、孔祥东、曹军、陈卫国发表重要讲话,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傅抱石的生平、作品及新金陵画派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评析,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盛宴。
周学指出:“中国绘画它的时代性,它的教育意义,它的审美高度,我们如何来理解,或者说我们如何在新金陵画派这一批老先生前贤他们的身上,激起更多的创新的能量,实际上这也是我们需要集体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图片
萧平先生首先对于十竹斋举办此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同时他指出:傅抱石先生是新金陵画派的主帅,领袖,当然也是新中国画的卓越倡导者和实践者。傅抱石在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之高成就,主要概括为几点:一是不知疲倦的研究者。傅抱石对中国画的传统有极深的研究和深厚的美术史论功底。二是师古人之心,师古人之迹。傅抱石在古人画论的研究中,善于撷取精髓,赋予新意,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并贯穿于创作实践中。三是师法造化。
图片
高云先生对新金陵画派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从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到傅抱石“思想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新金陵画派的画家巧妙运用传统笔墨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又突破了旧笔墨的束缚,在传统基础上创造出新笔墨。新金陵画派的画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通过写生创作,很好的平衡了传统与当代,新内容与传统笔墨之间的关系。
黄戈先生在傅抱石先生文化创新层面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他表示“我们要以一种谦卑的心态深耕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去理解真正的傅抱石艺术,以及让它更持久而有力地形成傅抱石的一种品牌形象。”
徐建明先生深入浅出地指出傅抱石先生对于后世的画家,新金陵画派艺术家深远的影响。“傅抱石先生不仅开启了一个画派,也开启了人们艺术观念、思潮的变化。”
杨耀宁先生对傅抱石先生的评价非常之高,“我们的山水画正是因为有了傅抱石的这种艺术创作思维和创作表达的方式,让我们真正可以感觉到,小小的尺幅,可见天地之宽广。”
图片
黄正明先生认为傅抱石先生在当代的影响在于“创新”,这种创新并不是基于工具或形式,而是在精神上。“恰恰是深厚的笔墨、书法、篆刻、诗文塑造了这样一位大师画家。”
任大庆先生愈欣赏愈简短,用“崇拜傅抱石”“学习傅抱石”“成为傅抱石”精准概括自己的想法。
曹洋先生从新金陵画派中看到了中国画的信心,他表示“中国画能够让时间停留,时间和空间在画作中可以自由的转化。‘一种意境,一种文化’。”
图片
孔祥东先生从收藏角度描述了傅抱石先生对于艺术界的贡献以及对于未来艺术发展的建议。他认为绘画是具有功能的,但不是唯一的,是具有多样性的,绘画需要变化,即“笔墨当随时代”。
曹军先生同样从收藏角度剖析当代傅抱石作品的艺术市场,他表示“艺术品市场是最真实的。傅抱石作品的收藏家主要为华人圈,在艺术市场价格下调的行情下依然维持高峰,收藏价值为最高。”
陈卫国先生最后总结陈词,慷慨激昂的语言诠释十竹斋的使命与担当,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期待我们新金陵之后的金陵画家群体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就像总书记讲的,用你们的时代笔墨去书写中华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和文化之美。”
通过此次展览和座谈会,更多的人得以了解新金陵画派的艺术特点与风采,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为南京这座古老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艺术符号和文化魅力。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