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为啥要学盆景知识?世园会里有位“盆景警察”

“川派盆景相传起源于东汉,又分为川东和川西两派,川西派写意,川东派写实……”成都世园会温江分会场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内,一位瘦高个子的男子正在为专程从眉山来的几位游客讲解。
只听内容,你会觉得男子是导游或者讲解员。一看穿着,你会发现他是一名警察。游客无不为他专业的盆景知识所折服,不知道他的名字,便干脆叫他“那个盆景警察”。
“盆景警察”的真实身份是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万春派出所副所长卞翔,负责世园会期间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的安保执勤。
图片
不禁让人好奇,卞翔这些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似毫不相干的盆景知识,仅仅是为了向游客“炫技”吗?端午假期,记者来到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会了会“盆景警察”。
“偷师学艺”
从安保筹备到执勤巡逻
他一头扎进了盆景馆
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走进这里,要找到“盆景警察”并不难,因为从世园会开园至今,他几乎每天都在。
图片
很快,记者就在盆景大师馆找到了卞翔,他和同事刚结束每天的例行巡逻。一见面,记者便立即发问,“盆景知识都是从哪学来的呢?”卞翔笑着回答,“偷来的!”原来,从前期的安保筹备到开园后的执勤巡逻,卞翔就一头扎在了这里,和大家打成了一片。盆景大师胡世勋、馆内工作人员、讲解员……卞翔偷师学艺,对盆景的了解越来越多,知识储备也越来越丰富。
图片
“学习这些知识仅仅是你个人的喜好,还是对工作有帮助呢?”记者又问道。卞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卖弄”了起来,“盆景分为川派、扬派、海派、苏派、岭南派五派,2011年,川派盆景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造型上形成了‘高、悬、陡、深、奇’的艺术特征。这是因为,这些对我们的安保执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卞翔的话让记者更好奇了。
为啥要学
要干好安保工作
必须全面深入了解
据统计,成都世园会温江分会场周末的入园人数在一万人左右,平时也有两三千人。端午假期第一天,入园人数在八千人左右。
如此大的人流,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面对一盆盆具有艺术特征的盆景,有的游客可能会用手去触摸,有的为了拍照可能用手去折树枝,有的孩子调皮趁大人不注意摘了金弹子的果子……
图片
“很多游客并不清楚盆景的艺术特征,只是觉得好看,万一出现了损伤盆景的情况,是非常麻烦的,任何一点损伤,可能艺术特征就被破坏了。”卞翔说,民警如果只是简单地告知游客“盆景很贵”效果并不好,而是要让他们了解知晓盆景的基本知识,还能起到口口相传的作用。“如果我自己都不了解盆景,肯定对游客也讲不出来,工作也不好开展,所以必须要学。”
答案终于清楚了,“盆景警察”并未“炫技”,而是要干好一份工作,就必须全面深入了解这份工作,盆景也不例外。
主动警务
对每盆盆景拍照存档
配上了专属“身份证”
“盆景警察”还告诉了记者一个关于盆景的小秘密,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的每一盆盆景都有“身份证”。
早在开园之前,万春派出所对每一盆盆景都进行了拍照存档编号,相当于给盆景办了“身份证”,一旦出现了盆景被损伤或者案事件,“身份证”将为后续的处置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在盆景博物馆内,还设有一个专门的警务工作点,设有党员先锋岗,每天都有专门的警力在此值守,配备有喊话器、盾牌等多种装备,第一时间处置各类突发情况与群众救助,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也能及时调解。
图片
“借鉴成都大运会安保经验,通过主动警务,对把工作做在前面。通过网格化管理,把工作做得细致。”卞翔告诉记者,尽管成都世园会温江分会场的人流量大,截至目前,盆景博物馆还没有发生过任何案事件。
这个端午假期,“盆景警察”又将在盆景博物馆里度过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何良 图片/视频 何良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