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晒习俗|台州黄岩:端午节吃食饼筒 面皮里包的不仅是佳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玉环
粽叶飘香的端午节,台州黄岩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与众不同的庆祝方式,那就是吃食饼筒。
一张大圆桌,上面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菜肴,少则五六样,多则十几样,中间是两大盘面皮,有青有白,白的是普通面皮,青的则是混入了艾草汁。
食用时,取一张面皮摊开,将炒面、卤肉、虾仁、绿豆芽、鱿鱼丝、蒜苗、萝卜丝、鸡蛋丝、韭菜豆干、洋葱炒黄鳝、油条碎、包心菜等一众菜肴,一道道放到上面,码成长条状,卷起来大口咬食。
此时,海鲜的鲜甜,肉味的浓厚,蔬菜的清爽,夹杂着面皮的麦香,在口腔里肆意交汇。这样的饕餮盛宴,怎能不让人大快朵颐?
趁着假期,我们找到了黄岩一家老牌酒店的主厨章师傅,请他聊聊食饼筒里的端午节。
一顿食饼宴的成败
由不起眼的面皮决定
章师傅是土生土长的黄岩人,当厨师已经20多年。
“我们台州这一带,跟外面有点不一样,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食饼筒,粽子反而是过年吃的。”
从小到大吃了几十年,又做了几十年。对章师傅来说,准备一桌食饼宴,是手到擒来的事。
食饼筒里包啥?各家有各家的喜好,黄岩人几乎做到了“万物皆可包”的地步,只要把食物炒熟不带汤就行。因此,一顿食饼宴的成败,反而由不起眼的面皮来决定。
“我们南方人,面食吃的比较少,做出来的面皮容易又厚又硬,其实是没有掌握技巧。”
做食饼皮,考究的是细节,技巧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提前准备粉浆,把小麦粉加水调成胶糊状,不停搅动,使面浆有强大的韧性,最后能使筷子插在浆中而不倒即可。
摊面皮时,先把平底锅烧得滚烫,涂上食用油,再取一把粉浆投入锅中,用手掌或者工具一抹,一块完整的面皮成型,正反两面都烙一烙,一张面皮便做成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好在,黄岩大大小小的菜市场里,都有现成的又软又薄的食饼皮出售,为“手残党”带来了福音。
图片
食饼宴 受访者供图
黄岩人万物皆可包
唯独少不了黄鳝和卤肉
因为“万物皆可包”,黄岩人的食饼筒总是花样百出。你去不同人家吃到的味道,也是各有千秋。
不过,每到端午节,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便是洋葱炒黄鳝。这个季节吃黄鳝,可以消暑祛湿,民间素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吃食饼筒时,怎么才能表现得像个本地人呢?包食饼筒,也是有讲究的。
面皮摊开放好菜肴后,用双手扯起面皮一端两侧,将菜肴席卷起来,顺势一滚,将菜肴裹挟成粗粗胖胖的条筒状。在这个过程中,用的力道十分讲究,力道小了便包不紧,力道大了又容易扯坏面皮。
地道的黄岩人,在包食饼筒时,会在两侧封一个口子,又留一个口子。留出来的口子,是用来浇卤肉汤的,有了汤汁的滋润,入口更加丝滑。
卤肉,也是食饼筒里唯一带汤的菜肴。“新鲜的五花肉,放上葱姜八角等配料,一般要炖一个小时以上才行。”
一家人围桌而卷
面皮里卷的不仅是佳肴
食饼筒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继光抗倭时期,台州人家家户户做了菜肴犒劳大军,但却没有那么多的餐具,于是用饼皮包了菜肴,送去给士兵吃;另一种是疯癫的济公和尚,看见人家吃剩下不少菜,觉得浪费了可惜,遂把剩菜包入面饼,下一顿再吃。
无论是哪种说法,食饼筒都承载着黄岩人的智慧和情感。
对黄岩人来说,吃食饼筒吃的不仅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更是全家人围在一起的氛围。
“它不像炒一桌菜,就几个人在弄,很多人在旁边看,而是大家都一起帮忙,全家老小一起下厨房。”
在章师傅的印象中,端午吃食饼筒的场面,总是十分热闹的。
大家聚在长辈家里,大人们有的剁肉,有的炒菜,小孩也不闲着,拿来土豆、黄瓜,削掉外皮后,再刨成丝,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吃食饼筒,人多才带劲,一户人家嫌少,三四户人家不嫌多。碰上大节日,大家围桌而卷,气氛热烈,这或许才是吃食饼筒的精髓所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