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击穿了科幻想象力”:科幻作家韩松探访“食人魔窟”

图片
  6月5日,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科幻作家韩松(左一)与馆长金成民(右一)交流。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新华社哈尔滨6月9日电(记者杨思琪)“科幻作品都没有写出这样的残酷,没有想象出用活人做科学实验这样的可怕情形。”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说。
  端午前夕,韩松访问了位于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这是他时隔近30年后第二次来访。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来时,这里只是一排未经复原的小房子,参观的人也不多;而今馆前排起了长队,有许多年轻人。
  “当时就有用科幻写731的冲动,但是发现资料还不足。”韩松说,上世纪80年代,他就读过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写731部队的小说《食人魔窟》。
  本部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731部队被称为“恶魔部队”,是日本侵华期间实施细菌战、研制细菌武器、开展人体实验的大本营。
图片
  1月24日,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外,众多参观者冒着严寒排队等待入馆。新华社发(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供图)
  而今,新馆落成已近9年,外形如同“黑匣子”。这里存储并展示了大量新材料,包括馆长金成民等中国专家五批次从美国搜集来的档案,四十多次赴日调查获取的罪证。
  韩松在长达七千多页的美国解密档案前做笔记,并仔细观看用于人体活体解剖的手术刀及培养细菌的容器……他还久久观看馆中循环播放的录像——那是中国专家历经艰辛从日本拍摄到的731部队老兵的口供。
  731部队病理班原队员大川福松说:“有各种人体实验和‘马路大’……我是亲自解剖的。一般都会解剖三四个人。”
  “难以想象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韩松说,他曾在科幻小说《医院》三部曲中探讨了“药战争”,但731完全超出了科幻的尺度。
  “也有科幻作家把731写入了小说,最著名的是刘宇昆的《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写了后世人们穿越到历史现场,重新目睹那场灾难。但馆中复现的残忍、痛苦和黑暗,是科幻作品无法描述的。”
  “没有一个人能活着走出731部队,来自中国、苏联、朝鲜等国家的3000多名民众丧生。”解说中的这句话令韩松印象深刻。
图片
  2023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陈列着众多人体实验报告档案(影印版)。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这里的材料充分证明,这是一次日本军国主义有意而为的国家行为,是一场系统化的有组织的反人类犯罪。这也击穿了科幻作家的想象力。”他说。
  与上次来时不一样的是,专家已用考古学方法,对日军战败逃亡时炸毁的731部队营房和实验室遗址进行发掘,并用钢结构做了保护。站在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旧址前,韩松说:“我看过好多考古现场,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到青铜时代的三星堆遗址,都闪现着人类文明的骄傲光芒,但在这里,我感到了阴森恐怖。”
  馆中展呈了53名日本医学博士在这里拿活人做实验的场景。在韩松看来,作为亚洲率先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日本有那么多顶级科学家卷入这场屠杀,这值得深思。“人类进化了几百万年,但人性中的恶并没有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而消失。”
图片
  2022年8月13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展出的毒气实验还原雕塑。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韩松说,当前科技迅速发展,原子能、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合成生物学等都成了造福人类的力量,但如果不能坚持科技向善,用道德和理性的力量加以约束,那么先进的发明创造或会成为毁灭人类的工具。
  他说,人类如何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在未来重蹈覆辙,科幻作家需要贡献一份力量。
  不久,电影《731》将上映。韩松表示打算写一部关于731的科幻小说。“金成民馆长告诉我,牢记731这段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未来人类能够和平、和解,这将是小说的主题。”(参与采写:娄琛、李建平、刘海、吴燕霞、陈圣炜、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