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这家企业,“吃掉”了中心城区一半的垃圾

近年来,遵义市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上新了一批高科技、高效能垃圾处理项目。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启用的氮氧化物SCR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不仅可以将生活垃圾变成水泥“零排放”,还能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SO2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排放,“还”洁净于自然。
图片
在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业新型干法窑处置生活垃圾的操作台下,有一个30米的深坑,如果平展开来,可以铺满2个标准的足球场。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开乾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要处理300至400吨垃圾,满负荷运行,具备可以处理遵义市中心城区50%的垃圾。
图片
城市生活垃圾会被放进协同处置气化炉里进行处理,炉内6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会将垃圾变成气态和固态两种形态。
固态的垃圾焚烧残渣会进入企业的水泥生产线,成为水泥生产的原料。在这里,垃圾可以变成5个品种等级的水泥,最高的水泥等级可以达到52.5,用于机场、高铁、桥梁、房地产等使用和建设。
图片
气态的“垃圾”则会通过分解炉、电改袋、湿法脱硫等一系列综合处理后达标排放。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开乾说:“现在国家标准对我们NOs(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按小于400进行控制,对颗粒物的排放标准是小于50毫克。我们通过环保设施的投用,现在实际的NOs(氮氧化物)排放已经小于按照50毫克左右,颗粒物的排放按小于10毫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已经达到了国家超低排放的标准的要求。”
图片
在遵义,垃圾变“废”为宝有72变,它可以变成电能(垃圾焚烧发电)、柴油(厨余垃圾提炼)、饲料、燃料、肥料、水泥等多种形式。从进入到垃圾堆放的窖坑开始,一直到以洁净的“面貌”被归还到大自然中、利用到建设发展中,新技术不断推动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遵义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榨尽”垃圾变废为宝,社会、生态、经济三效合一,遵义向“绿”而行,洁净美好!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王瑜 杨云飞 张凯 赵沛 黄敏 王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