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文化交流有看点:闵行淮南合办“传世芳华”非遗精品展

图片
2024年6月8日是我国第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民走进闵行博物馆,观摩正在展出的“传世芳华——闵行·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感受工艺美术大师巧夺天工之作。
展览呈现了闵淮两地10余个非遗项目作品约50件。安徽省淮南市展现“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淮南剪纸”、“淮南烙画”、“紫金石线刻”、“紫金砚制作技艺”、“紫金印雕刻”等非遗项目,各类作品兼具淮河地区粗犷豪迈、细腻动人的文化特征;上海市闵行区带来“紫砂雕塑”、“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微缩馆建筑营造技艺”、“漆器制作技艺”、“莘庄钩针编结技艺”等非遗项目作品尽显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特征。
图片
“大手牵小手”走进博物馆观摩非遗展。
图片
淮南剪纸兼容南北派剪纸风格“精细中不显繁琐”、“粗犷中不显简陋”,是淮河流域民间艺术流传延续下来的瑰宝。
图片
紫金石线刻作品。
图片
寿州陶瓷作品《金龙鱼》。
图片
紫金砚制作技艺精品《观瀑图》。
图片
海派漆画作品《宋代青龙镇繁华图》,表现了宋代青龙镇上熙熙攘攘的盛景。在整体构图上,作品采用界画方式对屋舍、店铺进行勾勒,细致入微,还原了宋代江南市井充满烟火气又不失秩序的场景。
图片
来自闵行、自学榫卯工艺50多年的木工大师王震华耗时5年打造的榫卯微缩古建筑作品《祈年殿》:7000多个零件、10万多道工序,最小零件仅有2毫米,没有一颗钉子,不含一滴胶水;他还以我国知名桥梁建筑赵州桥为原型,花费两年时间,打造出《赵州桥》。
图片
图片
上海市工匠、上海市首席技师,上海市闵行区非遗项目传承人张永千,从木雕转向紫砂雕塑,创造出《飞天》、《四大美女》等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作品。
目前,上海闵行非遗代表性项目计53项,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14项、区级36项;安徽淮南共56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2项、市级30项。本次展览两地以非遗为桥,奏响文化交融二重唱。
展期至6月10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