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窝囊无罪,躺平有理

继《爱情神话》的徐峥之后,上海男人胡歌也走上了“中年雅痞”路线。主打一个窝囊废形象,要钱没有,要才华有那么点才华。徐峥多少还小资——一套洋房的富裕气息,卷毛戴眼镜的胡歌露出嚣张的腿毛,那和街上驼背哈欠抠鼻屎的中年废柴也没什么两样。
你看演员表里有高圆圆,怕不是要演一出屌丝逆袭和女神终成眷属的故事?老套,太老套了。编剧压根就不给这机会。金靖是神来之笔的选角,她的脸一出现,就自带嘲讽和挖苦——“闭嘴”,无需声量,T恤上两个字明明白白,代表现在年轻人的普世态度。
图片
没错,就是这份年轻(而颓废)的感觉,给《走走停停》注入了活力。字幕一拉开,Gold or Shit,怎么,国产片英文名还可以这么“晦涩”?细细一咂摸,那是莎士比亚的味道:To be, or not to be?十分符合胡歌演的才华少许的装逼中年。
这份自嘲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甚至和胡歌之前的形象截然相反。几个月前他还是《繁花》里富贵逼人、无所不能的“宝总”,这摇身一变就成了逃离北上广的废柴,主打一个啃老啃得理直气壮:只要我不尴尬,你们尴尬也拿我没办法。
图片
在失败横行的年代,太需要理直气壮了。理直气壮地输,理直气壮地退,退回故乡是一种尴尬姿态,再也没有了出发时的志在必得,只有被亲友邻里上下打量的满盘皆输。
那个问题问得好哇,你是缺了机会,还是根本没有实力?扎心了老铁,我差点坐在电影院里被刺痛到。——我妈还是我爸一定说过类似的话,要是我仔细记录的话,我早就像根蔫菜败在荒郊野外,绝不会这么横躺家中,用脚趾勾起手机躺一下午。
正因被逼着“走”,要跑,要跑得比别人快,我们都失去了“停”的乐趣。有一年我一事无成待在家中,爸妈看我的眼色都变得势利太多,不禁让我怀疑,咱这是不是一种投资和回报的关系,我是不是该负点责?
后来我又滚出去闯荡了,一心要证明自己能闯个所以然来。你在此地无论如何都不会比过几十年积累财富和人脉的父母,要在他们心中证明你还是金子,那等于输在了起跑线。
人呐,看来看去都是个面子。胡歌街头和老同学相遇,还得说自己在GAP。GAP是个什么鬼,说破了就是失业赋闲人员。但是换一种角度它就显得那么勃勃生机,它让你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只要周围的人允许给你时间和空间。
但现实往往就是,别人不允许。你停下来了啊,你是不是不行了啊,一堆问号像锤子砸死你。贷款要还,孩子要养,上有老下有小,谈什么职业理想未来明天,家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已阿弥陀佛。
我不知道胡歌为啥接这戏,挺玄妙的——他一定过了一段类似的日子。人前再发光再闪亮,那闪亮终究短暂,一旦灯光暗下来,就是按下暂停键,对演员来说也过分残酷。
因此虽然对胡歌不太感冒的我,竟然意外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和他击掌相庆的冲动——哪怕他的川渝方言不那么标准,哪怕他的英俊还是影响了点窝囊到底的形象,但这份情感是接地气的,能够让人嗅到味道的。在《不虚此行》里拧巴至极的也是一个胡歌——但他似乎终于想明白了,咱不能这么拧巴下去,咱要先放过自己。
图片
《走走停停》的剧本很妙。有人说是《爱情神话》的川渝版。我觉得可以比吧,也可以另外看。布列松说“电影的节奏是心跳”,喜剧的节奏,就是那要抖包袱和未抖包袱之间的呼吸,电影总比观众前一点,让你没预料到包袱原来这么掉。
金靖的节奏极好,露脸是个节奏,出手是个节奏,背有背的雄壮威武,胳膊有胳膊的斩钉截铁,当她在野芒演的父亲砸东西的那一瞬间爬上桌,四肢定住饭桌的稳固就像天经地义她拥有这样上桌的权利——对了,就是这种呼吸,你不笑对不起她的创意。
但也许有人质疑这创意,比如打开门时正好飞出的鞋子,说话时正好流下的血,有那么点“无厘头”可以看到让你笑的别有用心,但我感到是可爱的,可以接受。而对我来说最好笑的一段是一行人雄赳赳气昂昂去拍片,走出了披头士《Abbey Road》的磅礴气势——那既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自嘲,这部片独有的幽默气息正是从这里生发而来,胜过了许多我们早已能预料节奏的桥段。
无独有偶,关于古尔德《哥德堡变奏曲》的聊天,之后真的用上了《哥德堡变奏曲》。对小津安二郎的崇仰,最后也变成了戏中戏的再现。但奇妙的是,这些戏仿都生出了影片自己的味道,母亲去世后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是哀伤的,父亲扮演母亲的背影在小津式的镜头里出现也是哀伤的。但这份哀伤既有种可爱,也让人挂念原作的悠远隽永,戏仿却不造作,自然流露,是《走走停停》难得的节奏。
图片
胡歌的母亲演得好啊,那样一个八九十年代明艳的女演员——如果你回头看她年轻时的照片,在这部戏里她说的台词都有种理所当然。她曾经美丽过,曾经绽放过,她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停下来了,某天在儿子的故事里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独自回味那淡淡的荣光和寂寥。
因此岳红演的母亲极有自己生命的影子。她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履历表里有两次金鸡奖的辉煌),但她又已被现在的观众淡忘,而她再次出现时,在这样一部小制作、两室一厅逼仄的空间里演一位老人——她的哀愁和骄傲都来得理所应当。
母子关系,在这部戏里稳住了中年废柴的内核。如果没有那样一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的母亲,这位儿子的失败就会油腻而造作。如果没有那样一位没什么期待也能无限包容的父亲,这位儿子的失败也会被逼到自尊爆发,重新回到北上广……
但奇妙的是,当这“失败”的一家看着电视里纪录自己真实的片段重新构成一个极尽嘲讽的故事时,他们竟然集体选择了原谅。甚至连气愤都没有,只是平静稍有不满地接受,摊开手心,又把过去放下。——而在一个要跑起来的人心中,这是无法想象的。
正因他们有自洽的生活逻辑,撤退、停留、躺下,都有了自己的节奏。被街头巷尾议论时他们不会要争个青红皂白,被电视台利用至此,他们也没有要求重新讲述的公道。连母亲的死都是那样淡淡的,淡淡地来了,淡淡地走了,他们平静地接受生活的任意变化,像小溪里的顽石,执着地守着柔软的水草。
你不可能不被这异样松弛的态度惊讶——但要在你打拼了几十年的人生中找到那样的松弛,难,还不是那么容易放下。多少人逃离北上广回到故乡面对了同样的挫败和彷徨,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进则退”?人生到底是不是该那样背着别人的期待而活,自己的期待又是什么?多少人都没有想通。
与其说《走走停停》是《爱情神话》的川渝版,不如说它是另一个普世撤退的故事。按摩椅是神来之笔啊,是母亲撤退到生活一角的秘密,是儿子继承之后终于理解的慰藉。8折、7折还是5折,又有什么所谓?我们期待那可能的桥段,售货员会在背后嘲讽他没有买——编剧还是没给这个机会。
老套,太老套了。她就想让我们躺在电影院的“按摩椅”上,好好地笑这么一百分钟。笑好了出门去,是汉子是窝囊废都没关系,今天无论如何都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