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科举行

6月8至9日, 第五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湖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吉首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新疆大学和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圣大等三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中青年学者以及优秀研究生70余位与会。
图片
会议现场。图/华中科技大学
6月8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八号楼二楼多功能厅举行。
开幕式由华中大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斌主持。华中大副校长于俊清,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志强,哲学学院院长董尚文,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吴天岳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于俊清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具有“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独特作用,期待与会专家借此次论坛充分交流思想、碰撞火花。
李志强对第五届中世纪哲学论坛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介绍了华中大文科建设的主要情况。目前华中大已经建有涵盖7个学科门类的13个人文社科院系,在ESI全球排名中,有社会科学总论、经济学与商学两个领域进入全球前1%,学科评估中,有4个文科学科进入A类,初步形成了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的文科发展模式。
董尚文阐述了阿奎那哲学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合理性等特点。吴天岳首先代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表示感谢,并以“阿奎那800年:历史语境中的托马斯主义”为题,通过概略介绍了2024年阿奎那纪念学术活动、阿奎那的生平与著作、阿奎那思想引起的争议、阿奎那封圣、14世纪经院哲学的分裂、15世纪托马斯主义的发展、托马斯主义的衰落、教会分裂时代的《神学大全》、新托马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20世纪多元托马斯主义等,向与会专家全景展示了托马斯主义的丰富多样面貌和阿奎那思想被接受的历程。
图片
会议现场。图/华中科技大学
九派新闻在会议现场采访了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吴天岳和北大哲学本科和研究生、现就读于多伦多大学的博士生许瑞。
吴天岳认为,哲学并不是晦涩难懂的,其本身追求的是清楚的思考。有时候学术语言会给读者带来一些障碍,就需要他们这些学者用更通俗的语言讲明白,传递给大众。
许瑞特意从国外赶来参加此次活动。她告诉九派新闻,她目前在做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具体是13到14世纪的经验哲学的形而上学领域。她参加过国际类似的会议,现在在中国能有这样的会议和学术共同体,她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对于如何走近哲学,许瑞认为除了听讲座之外,还要去阅读,可以先读一些简单易懂且有趣的哲学书。
九派新闻记者 龚凌蔚
编辑 万璇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