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技艺讲述故事 福州小小讲解员化身非遗“达人”

“福建共有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包括南音、中国剪纸、妈祖信俗、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6月8日上午,在三坊七巷福建非遗博览苑,身穿红色小马甲、佩戴“工牌”和扩音器的小小讲解员林诗晴,正热情地为游客介绍福建非遗。
图片
林诗晴为游客介绍福建非遗。记者 燕晓 摄
今年11岁的林诗晴是福州市中山小学五年级学生,去年1月,她参与非遗知识学习和讲解实践,顺利通过考核,成为第一批非遗小小讲解员,加入福建省非遗博览苑文化服务队。之后的1年多时间里,她经常与非遗故事打交道,成为一名非遗“达人”。
“每次陪着孩子来,游客都夸她讲得好。”林诗晴妈妈吴女士的语调中带有几分欣喜。吴女士告诉记者,林诗晴所在的中山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有非遗体验的课后服务,包括福州软木画、冷凝合香制作技艺、剪纸等。“这种非遗微培训,她特别喜欢,每次都会把做好的成品带回来,还给我们科普非遗技艺。”
传承弘扬非遗的种子自此在林诗晴心中萌芽。林诗晴说,她最开始担任的是三坊七巷小讲解员,每次为大家讲解到省非遗博览苑时,她都大力推荐。她也对里面的非遗充满兴趣。“一看到要招非遗小小讲解员,我就赶紧报名了。”
如今的林诗晴说起非遗如数家珍。油纸伞、寿山石雕、软木画等福州非遗的故事,她烂熟于心;唐卡漆画的魅力让她难以忘怀,特地去福州三宝城·雕刻工艺品总厂参观“美美与共——闽藏唐卡漆画精品展”,和大师交流;为了向游客展示木偶戏的提线手法,她专程去泉州看木偶戏……
前不久的“六一”非遗游园会也让她津津乐道。“和传承人老师们一起吹树叶、唱南音、做软木画或者漆扇,很好玩,而且非遗技艺背后都有历史故事,我觉得太有意思了。”
非遗知识的系统学习也让林诗晴的讲解更加精彩。去年春节,在博览苑,她和不少孩子一起穿上了礼服,按传统礼仪,动作庄严缓慢,虔诚献上佾舞。“之前在林则徐纪念馆讲解的时候,我不是很了解林则徐入选佾生在文庙前跳佾舞的意义。”林诗晴告诉记者,她体验了佾舞后,再去介绍林则徐的这段经历时,会着重为游客介绍佾舞这项非遗代表的礼乐文化。
久而久之,林诗晴储备的非遗知识越来越多。她在学校给同学和老师讲非遗,带动大家一起了解非遗。好几名同学受她鼓舞,成为第二批非遗小小讲解员。
吴女士说,她也从林诗晴身上学到了很多非遗知识,空闲时间会欣赏闽剧等。“她担任非遗小小讲解员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我们会一直支持她。”
介绍福建省非遗技艺,穿梭在非遗文化展区,讲述非遗之美;分享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林徽因的传奇事迹……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林诗晴带完了一组游客,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讲解。“我会坚持每周都来,希望大家能通过我们的讲解,了解福建的非遗故事。”(记者 燕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