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他本可以不死的,但有2个原因导致自杀

白起之死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违抗君命。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於是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平定整个上党郡,白起准备趁胜攻打邯郸灭亡赵国,秦军兵分数路进攻,王龁攻下皮牢(今河北武安),司马梗攻占太原郡(今山西太原),白起则率领秦军主力驻上党,做进攻邯郸前的准备。
结果赵国和赵国派使者苏代到秦国,苏代以白起如果灭赵,地位将居于范雎之上为由,说服范雎劝说秦昭襄王放弃攻打赵国,允许韩国和赵国割地求和。
图片
白起
秦昭襄王同意了两国的求和,白起得知后很生气,这是灭亡赵国的绝佳时机,而且白起为此做好了军事准备,结果秦王放弃灭赵,白白浪费大好时机。
没多久,赵国反悔割让六座城池,秦昭襄王得知大怒,准备派王陵率军攻打邯郸,白起得知后,劝阻秦昭襄王攻打赵国,但秦昭襄王不听,执意攻打。
碰巧的是白起此时正好生病了,无法随军出征。
结果王陵在邯郸城下损兵折将,没有进展,秦昭襄王准备让白起代王陵出战,结果白起不肯去。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图片
秦昭襄王
白起的理由是:邯郸不容易攻取,而且诸侯国的救兵也有到达的,秦军伤亡超过了一半,不适合继续作战,现在邯郸城下,赵军与诸侯国里应外合对付秦军,秦军必败无疑。
秦昭襄王亲自下令,白起还是不肯去,秦王又派范雎去请白起,白起本来就对范雎不满,更加不愿意去,从此白起称病不起。
先不说秦昭襄王的战略对不对,在古代分封制之下,诸侯王是事实上的君主,不管秦王对不对,公然抗命都是死罪。
史书明确记载了秦王下令让白起去,白起就是不去。
哪怕到这个时候,秦昭襄王也没有杀白起的意思,只是另派王龁代替王陵出战,然而在邯郸前线,秦军仍然损失惨重。
图片
白起公然抗命
这个时候白起居然说起风凉话: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秦国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
白起身为秦将,抗命也就算了,现在公然嘲笑秦军失败,这无疑是在嘲笑秦昭襄王的无能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遂自杀。
秦王听到白起的风凉话后,很生气,强行命令白起赴任,白起就故意称自己病情严重,秦王又让范雎来请,白起还是不去。
图片
秦王很生气
于是秦王就免去白起的官爵,降为士兵,把他迁到阴密,白起生病了,未能成行,秦王又派人驱逐白起,不让他留在咸阳城里。
白起上路后,走到了咸阳西门十里的杜邮,秦王就派使者赐给他一把剑,令他自杀,白起仰天长叹道,随即自杀。
在整个过程中,白起一直违抗君命,还嘲笑秦军失败,这种做法,换了任何君主都会杀了白起,在封建社会,君主为大,君为臣纲,哪怕君主错了,也不是违抗命令的原因,这是时代的局限。
白起身为秦国功臣,一直违抗命令,这是他被赐杀的主要原因
图片
白起之死,范雎一直在拱火
二、范雎拱火。
白起被赐死,还有范雎不断在秦昭襄王面前拱火的原因。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建议趁胜攻打邯郸,灭亡赵国,范雎却因为嫉妒白起功高,建议秦昭襄王放弃攻打赵国,两人政见不和。
政见不知是正常的,但范雎明明是嫉妒白起才故意这么做的,这就有点因私废公了。
后来当秦昭襄王数次命令白起上战场时,白起不去,后来秦昭襄王与范雎及群臣商议,给白起定了一个罪名:“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
图片
白起之死
意思是:白起很不服气,有多余的话。
言外之意就是白起不服秦昭襄王的命令,最终才赐死白起,而秦王是与范雎商议后才决定赐死白起的,这个过程中,范雎明显起了作用,白起之死,范雎有责任。
当然了,白起被杀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作死,不听从秦王的命令,然后才是范雎在秦王面前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