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中国不听话了?在美国人的剧本里:中国只是干苦力的“服务员”

美大使抱怨:中国不如以前“听话”了
中国曾把美国想得太好了,换来“以怨报德”
美国想要的合作关系:中国负责为西方“斟茶倒水”
美大使抱怨:中国不如以前“听话”了
图片
为什么美国能够利用颜色革命等手段,在全球多个地区煽动起反政府运动?为什么在中国总有一群人将美国当成精神故乡?答案很简单:比起军事入侵,美国更擅长“文化入侵”,通过宣传来影响他国人民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进而在海外为自己培养大量“子民”。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曾说过:在宣传上花1美元,就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通过文化入侵,美国兵不血刃的让乌克兰实现政权更迭,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乌克兰与俄罗斯刀兵相向。
在这个事件上,很少有国家能够抵御美国的“文化入侵”,哪怕强如苏联这样的军事大国,最终也倒在了美国的宣传攻势面前,当叶利钦式的人物在苏联大行其道的时候,冷战的胜负就已经没有了悬念。
图片
值得庆幸的是,正是因为有了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前车之鉴,中国才能更快认清西方的真面目,并构筑起宣传阵地,中国不仅从军事方面维护国家安全,也从文化、网络宣传方面维护国家安全,有效阻击“文化入侵”,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在中国,那些1450、精神美利坚始终都是一小撮小众群体,在网络上属于人人喊打的局面。
图片
而始终无法对中国进行成功的“文化入侵”,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一块心病,最近美国政府就抱怨中国没以前“听话”了。6月6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美国亚洲协会就中美关系现状发表了看法,伯恩斯认为自从中美领导人在加州会晤后已经“恢复了某种正常状态”,在有关人工智能风险的讨论、打击芬太尼方面的合作以及民间交流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是,伯恩斯很快话锋一转,表示现在中美之间的合作不复以往了,过去中美保持接触,并在诸多问题上保持合作,但是现在中国的行为完全不同了,在许多方面跟美国“唱对台戏”。
图片
美国大使在公开场合抱怨中国不如以前“听话”了,在中国人看来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了,中国又不是美国的小弟,更不是美国的“殖民地”,凭什么啥事都要听美国的?然而站在美国、西方以及视美国为精神故乡的人来说,美国大使的话是很严肃的,是必须深刻“反思”的,因为在那些人眼中:所谓的国际准则,就是美国制定的规矩;所谓的价值观,就是美国宣传的那一套;所谓的“正义”,应该以美国立场为准;所谓的“全球化”,必须以美国为中心。他们进而得出了一个观点:中国不遵守美国制定的规矩,那就是跟全世界作对;中国不相信美国的那一套价值观,那就是中国“排外”;中国不支持美国的立场,那就是“反正义”;中国跟美国打贸易战,就等于中国在反“全球化”。
图片
所以美国人现在心安理得的抱怨中国“不听话”了,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永远是正确的一方,中国不听美国的话就是在自找苦吃、会被国际社会孤立的。美国人想不通中国凭什么这么自信,老老实实跟在美国后面当小弟不就行了嘛,干嘛非要搞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还非要变成什么“制造业强国”。美国希望中国听话、躺平,这样就不会有中美竞争了,两国的关系自然就融洽了。所以美国得出了一个结论:中美关系退步,责任在中方,因为是中国太要强了,而美国不允许中国太强,矛盾这就出来了,只要中国乖乖“躺平”,一切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中国曾把美国想得太好了,换来“以怨报德”
图片
过去中美关系曾有过蜜月期,也有过诸多成功的合作,但并不代表那时候中国是听美国的话,中国是基于本国利益角度出发,有选择的与美国进行“合作共赢”。而中国现在之所以在美国人眼中“不听话”了,中方早就在多年以前给出了答案。2021年3月份,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直截了当的对美方代表表示: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
中国一直以来都希望与其他国家实现合作共赢,也曾抱着最大的诚意与美国开展各领域的合作,可中国换来的是什么?美国大使伯恩斯无比“怀念”曾经的中美关系,可那时候美国是如何对待中国的?是台海危机时派名为“独立”号的航空母舰横穿台湾海峡、是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毫无诚意的道歉、是南海撞机事件发生后的有恃无恐。
图片
那时候中国把美国想得太好了,以为美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哪怕是竞争也会堂堂正正。事实却证明中国看走眼了,美国最擅长的就是将自己的标准包装为世界准则,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他国指手画脚,还美名曰“为你好”。一旦美国发现自己的话术不管用之后,就会立即暴露出真面目,对他国发起严酷的打压。
所以现在不是说中国“不听话”了,而是中国不再相信美国嘴上说的那一套了,美国想合作就拿出有诚意的行动,而不是靠嘴皮子。有不少人认为美国曾经帮助过中国,对中国有“恩情”,话里话外都是中国现在不听美国的话,就是“翅膀硬了”、“忘恩负义”。可美国是为了帮中国而去帮中国吗?就比如中国加入WTO这件事,中国的确在加入WTO后迎来了经济的腾飞,可这又跟美国的恩情有什么关系?印度早在1995年就加入WTO了,为啥那时候印度经济没实现腾飞?反而被中国远远甩到了后面。打铁要看真本事,不是因为中国加入WTO后才经济腾飞,而是中国在拥有了经济腾飞的各项基础之后,加入了WTO迎来了腾飞。
图片
美国当年支持中国加入WTO,是因为让中国加入WTO是众望所归,美国强行阻拦对自己也没好处,还不如送中国一个顺水人情,加之“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之后,美国需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这才支持中国加入WTO。并且中国加入WTO后,西方同样受益无穷,只谈美国对中国的“恩情”,却故意忽略中国给美国带去的好处,这样的行为最令人唾弃。
中美关系不好,并不是因为两国体制与价值观不同,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美国与沙特是盟友关系?为什么当年美国支持萨达姆?中美关系不好更不是因为中美实力差距缩小了,中国从来没打算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他国对话,中国一直以来的追求是公平,不管美国更强大了还是更衰落了,都不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态度。
图片
中美关系不复以往的根源,其实是美国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美国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充满了自信甚至是自负,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看待中国跟看待印度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别,在美国眼中,中印都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只不过领土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大一点、人口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多一点。那个时候的美国,自信的认为自己跟中国打交道能掌控全局,所以对中国的“防范”远不如今天这么极端。
图片
在那个年代,美国眼中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欧盟和俄罗斯,这两个经济体若选择“抱团取暖”,将直接挑战美国的地位。所以那时候哪怕俄罗斯想“韬光养晦”,美国也不允许,俄罗斯无论再怎么向美国示好,美国始终坚持“北约东扩”,就是要把俄罗斯“逼反”,在美国的战略计划中,俄罗斯必须当欧洲的敌人,俄罗斯无权投降。
而为了制衡欧盟与俄罗斯,那时候美国也愿意看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变强。可美国却估算错了中国的潜力,当美国忙于打压俄罗斯、搞反恐战争的时候,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等到美国回过神来,已经发现中国发展的势头根本遏制不住了。当共和党抨击奥巴马给了中国发展时间的时候,奥巴马在自己的自传中委屈巴巴的解释道:中美之所以能从1979年建交以后还保持着相安无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选择了忍耐,选择了韬光养晦。
图片
总之,美国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败,认为是自己大意了,才让中国完成了崛起。而现在中国“翅膀硬”了,在美国看来就是中国占了跟美国合作的便宜之后,开始“过河拆桥”了。美国大使口中的“听话”,指的是让中国像日本、韩国那样,无条件接受美国在政治、经济、工业体制等方面的改造,以美国战略利益为优先,遵守美国定义的国际秩序。
美国想要的剧本:中国负责为西方“斟茶倒水”
图片
在美国为中国写好的剧本中,中国应该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为西方提供庞大的市场,并肩负起为西方生产廉价商品的重任。可现在中国完全脱离美国写好的“剧本”了,中国不能单让外国企业赚走中国的钱,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出海外赚钱,中国不满足于出口廉价商品,转而开始自己造飞机、电动汽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原本按照美国的“餐桌理论”,坐在餐桌上吃饭的应该是美英这些高贵的“盎撒人”,中国虽然不至于惨到出现在“菜单”上,但顶多也就是个负责为美国“斟茶倒水”的服务员,美国想要的是这种合作关系,美国的地位高高在上,心情好了打赏“服务员”小费,心情不好也能打骂服务员。
美国自以为没有了自己这个金主,中国这个服务员就赚不到钱,就会哭喊着求美国来消费。结果美国发现中国想当的不是服务员,甚至压根就没打算跟美国坐在一张餐桌上,中国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让大家一起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大家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人人有饭吃”。
图片
慢慢的,美国这张餐桌上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那些应该出现在“菜单”上的国家,甚至跑去中国那边的餐桌当客人了,这在美国眼里简直就是“倒反天罡”。美国这个“富豪”抓耳挠腮也想不通:中国这个昔日的“穷小子”,现在凭什么越来越自信了?不好好的当“服务员”,反而自己“开店”招揽顾客了,并且还不像盎撒人那样开黑店,中国“开店”是要让其他国家一起享受到实惠。所以美国现在抱怨中国“不听话”,其实就相当于一个“黑商”在恬不知耻地抱怨别的良心商家,他们赚不到黑心钱,自然就要破口大骂了。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