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赛里的端午共鸣” 看千年古城如何焕新文化新潮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6月10日,四川南充,嘉陵江阆中段江面上,21岁的张正勇,挥桨劈波。摆臂间,新潮桨板运动和传统龙舟文化重叠,“00后”的他有了属于自己的端午记忆。
另一赛道上,来自河南的贾永刚,和水上救援志愿者们一起,参加了人生的第三次划龙舟赛。在四十不惑的年纪,爱上划龙舟,他被这项“南方人的传统文化”圈粉。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传统节日如何焕新文化共鸣?透过一地看一域,端午节当天,封面新闻记者在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观察到,这个端午,有了全新打开方式。
图片
嘉陵江边静候开桨的龙舟。(摄影:谢杰)
01
图片
嘉陵江上,划龙舟的人
6月10日,五月初五,端午佳节。2024阆中古城第六届嘉陵江龙舟赛,在阆中古城南津关码头开赛。
图片
2024阆中古城第六届嘉陵江龙舟赛现场。(摄影:魏洋)
成都东部新区龙舟队、成都天府龙舟队、仪陇飞鱼龙舟队、南部特步龙舟队、阆中水城飞桨龙舟队……环绕古城的嘉陵江水面,20支队伍600名运动员,擂鼓开桨、劈波斩浪。岸上,也是热闹沸腾。嘉陵江阆中古城段近2公里范围的两岸,站满市民和游客为比赛加油。线上,还有几百万网友在线观看。
图片
阆中古城边,游客市民观看龙舟赛。(图据阆中市委宣传部)
划龙舟,作为一项端午传统民俗,魅力在哪儿?
“龙舟赛是很酷炫的传统文化,是我们‘00后’的端午国潮。”21岁的宜宾小伙张正勇,是阆中水城飞桨龙舟队的运动员,是第一排的划手。这是他第一次划龙舟,一来就是大型的龙舟赛事。他和队友们,都来自阆中水城俱乐部,大多是桨板教练,“00后”居多。
图片
选手们挥桨划舟。(图据阆中市委宣传部)
“桨板和划龙舟都是水上运动。”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他和队友们感受到新潮的桨板运动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体验独特的端午佳节氛围。这一次,他们这些“00后”都被划龙舟“圈粉”。
对44岁的贾永刚来说,划龙舟,是他从中国北方到南方来,感受到的别样文化魅力。贾永刚是河南南阳人,1997年当兵来四川,现在在南充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今年端午,他有了一个新身份:龙舟赛运动员。他所在的南充嘉陵江码头水上救援龙舟队,是一群游泳爱好者组建的水上救援队。
图片
水上救援志愿者组成的南充嘉陵江码头水上救援龙舟队。(图据阆中市委宣传部)
这一次,水上救援志愿者们变龙舟赛选手,贾永刚说,他感受到了南方的端午氛围,也感受到龙舟赛和端午节承载的传统文化和情感记忆。
02
图片
千年古城里
玩出“花”的端午民俗
一场龙舟赛,沸腾一座城。
如果说龙舟赛承载着几代人对端午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那散落在阆中古城里的民俗活动,则带市民和游客“玩出花”。
《巴渝鼓舞》节目,铿锵呐喊中展示巴人文化。实景舞台剧《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动讲述屈原的家国情怀和求索精神。《阆中浪》《嘉陵三百里+隔河喊妹妹不言》等表演,展示地方特色……
图片
实景舞台剧《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演。(摄影:谢杰)
这个小长假,阆中古城端午“仪式感”拉满,让游客和市民“粉”上端午传统。有传统的,包粽子、挂艾叶等端午民俗沉浸式体验;也有新潮的,艾草簪花、团扇香包等“国风”新潮。端午节晚上,嘉陵江阆中段还将举行“祥龙巡江”,一条100米长的定制龙舟,从滕王阁码头顺流而下,在夜幕中“点亮”端午节的氛围感。
图片
阆中古城夜晚的“祥龙巡江”。(图据阆中市委宣传部)
“在千年古城里感受鲜活的端午氛围,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印记。”西安游客罗先生是一名高中教师,陪儿孙行走在古城,看龙舟、包粽子、挂艾草、编五彩线,他和10岁的孙女感慨,“脑海里的端午记忆和眼前的生动画面交映,这个节过得很不一样!”
03
图片
打造端午文旅品牌背后
掀起传统文化新浪潮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阆中,是天府旅游名县,阆中古城,是我国四大古城。 如何在传统节日里抓“流量”和“留量”,谋“出圈”和“出彩”?透过一地看一域,阆中有自己的探索。
“阆中古城嘉陵江龙舟赛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体育项目,依托得天独厚的古城风貌和自然的水域优势,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以9年五届龙舟赛为载体,沿袭千年赛龙舟习俗,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阆中抓住传统节庆机遇,打造有古城IP的端午文化旅游品牌。今年,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等端午经典项目,掀起一轮传统文化新浪潮。
图片
非遗购物节南充专场活动在阆中举行。(图据南充市文化馆)
赛事搭台、经济唱戏,以龙舟赛为端午节抓手,不仅诠释传统文化魅力、彰显文体旅融合发展成效,也体现了群众体育盛事的“乘数效应”、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效益增长。
图片
非遗购物节南充专场活动在阆中举行。(图据南充市文化馆)
当历史文化融入当下时空坐标,当传统与现代同频共振。 这个端午,古城热闹极了。然而,“热闹”并非端午独有,下一个传统节日,或许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