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破产清算获受理!刘姝威发声:曾拒绝华为投资!

全文5214字, 阅读约需15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人。

02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曾在2022年拒绝华为投资,希望像三星公司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

03由于资金链断裂,柔宇科技已无法正常运转,目前存在2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达2.22亿元。

04然而,刘姝威表示,柔宇科技的三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掌握国际领先的柔性技术,但对于如何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保障公司的持续运营,缺乏经验。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6月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该法院已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柔宇科技管理人。
根据最新消息,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于2024年9月13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
柔宇科技破产清算获受理之际,刘姝威再度发声
对此,6月9日深夜,柔宇科技独立董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微信朋友圈中贴出了自己在参加一场关于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闭门会议上的发言摘要,再度为柔宇科技发声。
刘姝威称,柔宇创始人刘自鸿真心希望企业能够成功,将他视为骗子不公平。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不是企业家,无法引领公司生存和发展。
据介绍,在2022年刘姝威的《拯救柔宇》文章发表后,深圳市国资委引入了一家产业资本,这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这家上市公司提出了一个要求:刘自鸿必须离开管理层。这家上市公司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刘自鸿坚决不同意这项要求。
在深圳市国资委引进产业资本时,刘姝威还透露,有投资者主动找到她说:“不论是刘自鸿留在柔宇科技专门搞柔性研究或者他自己重新创业专门研究柔性技术,我们都会给他投资。”
刘姝威指出,如何促进像刘自鸿这样的科学家在中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刘姝威还透露,华为曾在柔宇科技初创时期,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但是柔宇科技拒绝了华为的投资。
为何柔宇科技会拒绝华为投资?“因为刘自鸿希望像三星公司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独立制造所有产品。”
对于刘姝威的最新发声,外界看法不一。
有网友认为“刘姝威是一个专业打假人,只是不打自己是“造假人”。认为刘姝威作为柔宇科技的独立董事,是想用自身影响力挽救柔宇科技,甚至故意扯上华为来引流。毕竟早在2022年4月,刘姝威就曾发布题为《拯救柔宇》文章称,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
也有网友认为刘姝威最新的点评很中肯,“刘自鸿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而资本市场对他超出能力圈的行为进行了投资,结果导致了投资失败。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不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
对于,华为曾计划投资柔宇科技的说法,华为目前尚未就该消息进行回应。
不过,纵观华为的对外投资历史,其在2019年之前很少对外投资初创公司,更多是与头部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2019年4月,华为才专门成立了一家对外从事投资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2021年4月又成立了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为随后通过这两家投资公司投资了一些列产业链上下游的国内企业。
而2019年之时,应该正是柔宇科技谋划科创板IPO上市之时,如果是此时华为希望入股,柔宇科技是断不可能拒绝的。至于华为是否真的曾有在柔宇科技更早的初创时期希望投资柔宇科技,外界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华为在多年前就已经与国内柔性OLED面板大厂京东方、维信诺展开了深入的合作。
根据资料显示,刘姝威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和厉以宁教授,为金融方面的知名学者。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王石新公司深石收购的独立董事。2020年6月开始担任柔宇科技独立董事。
刘姝威此前还曾担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5年“宝万之争”爆发时,刘姝威曾连续发文质疑宝能的收购资金来源,力挺万科管理层。不过,自去年以来,万科爆发债务危机之际,万科管理层被举报“中饱私囊”,多位高管被带走调查。
成立12年,累计亏损超32亿元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是柔性OLED屏幕,其宣称自研的非主流技术路线,可使柔性屏具备低成本、高良率的特性,实现“弯道超车”。
图片
2018年6月,柔宇投资110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建立的全球首条类六代柔性显示屏产线正式点亮投产。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并于11月限量发售,定价8999元起。限量发售的当月,柔宇科技还号称三个月狂揽40亿订单。不过随着而来的质疑声却不绝于耳。
图片
柔宇科技自成立以来,吸引了包括IDG资本、深创投、中信资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诸多知名机构,估值一度达到500亿元。但是柔宇的业绩一直是处于持续巨额亏损当中。
图片
△柔宇科技的融资历程
2020年,柔宇科技提交了科创板IPO招股书,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000万股,募集资金144.39亿元。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至2020年1-6月,柔宇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对应是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元。
图片
柔宇科技称,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在柔宇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之后,外界出现了诸多质疑之声,比如三年累计亏损近32亿元,募资规模却高达144亿元。而随后“清流工作室”的《柔宇科技IPO真相:多家大客户交易蹊跷,线下渠道几乎全部砍断》一文更是揭露了柔宇科技存在的各种问题,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
2021年1月31日中证协曾披露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第二十八次抽签结果,共20家企业被抽中。参与抽签为2021年1月30日前受理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共计407家,柔宇科技正在20家被抽中的企业当中。
或许正是由于柔宇科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被抽查,柔宇科技和保荐人中信证券才主动撤回了IPO申请。而这对于希望通过IPO脱身的柔宇科技的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2022年3月,柔宇科技又被曝出6个月发不出工资,5月又曝出开启新一轮裁员。不仅限于此,因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资金紧张的问题一直未能缓解,逐渐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的同时,也使柔宇科技深陷纠纷泥沼。
2022年4月13日,刘姝威发布题为《拯救柔宇》文章称,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刘姝威指出,“柔宇科技的三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们掌握国际领先的柔性技术,但是对于如何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保障公司的持续运营,缺乏经验。
图片
2022年9月19日,柔宇科技发声明称,目前公司运营正常有序。但之后的信息显示,由于资金链断裂,柔宇科技已经无法正常运转。
2023年2月,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柔宇科技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限制公司及公司法人代表兼CEO刘自鸿高消费。
2024年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分别为自然人张某、王某某、郭某某。
对此,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当时对外回应称,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
根据天眼查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柔宇科技现存2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达2.22亿元,还拥有53条股权冻结信息。
10多天前曾发声明回击“不实言论”
近年来,在柔宇科技一系列负面信息缠身,比如有言论认为柔宇科技技术缺乏原创、产线良率低、没有大客户、只注重营销、想上市圈钱,甚至被贴上“骗子公司”的标签。
对此,在10多天前的5月28日,柔宇科技曾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关于柔宇历史若干不实言论的澄清》的文章。其中,针对外界关于柔宇科技的五种言论做了回击:
言论一:“核心技术源自国外,不是自主原创”
柔宇科技:柔宇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开发基于混合氧化物(非硅材料)高分辨率柔性屏量产技术的公司,也是迄今业内唯一拥有该技术路线成功量产经验的公司。柔宇的技术路线在成功量产之前被业内普遍认为难以成功。十二年前创立柔宇时,创始人刘自鸿博士经过综合研判,坚信该技术路线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将其制定为公司的核心技术战略方向。基于该技术路线,2018年柔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布消费级折叠屏手机产品的公司,并在业内率先实现量产出货。在此之前国内外市场上尚无任何该类产品存在,也无相关研发量产经验可参考,柔宇成功实现了“想到造”。目前,基于该技术路线在大屏应用上的性价比优势,国内外多家同行企业均已公开计划将该技术路线导入其下一代大尺寸柔性屏量产线。
我们也注意到个别言论说:“柔宇的技术路线是基于已知的氧化物材料,因而缺乏原创性。”这如同说“制造集成电路芯片的技术路线是基于沙子里含有的已知材料硅,所以芯片的发明缺乏原创性”,这种言论恶意牵强,是极不专业的。
言论二:“产线良率低,设备落后,无法量产”
柔宇科技:位于深圳龙岗的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量产线一期投资约10亿美金,由柔宇自主设计,采用的是基于该创新技术路线上业内先进的柔性屏量产设备,并于2018年6月成功点亮投产,随后进入量产爬坡,并为多行业客户及柔派手机出货供应了相应的量产柔性屏。2022年,有关政府部门委托国家专业咨询机构对柔宇产线良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其在柔性屏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一些同行企业除生产柔性折叠屏外,还同时运行OLED玻璃屏和OLED固曲屏的产线,其良率是几种类型产品的混合计算。而柔宇的产线工艺只生产难度最高的全柔性折叠屏,因此不能将每个企业的产线良率平均数简单同比。此外,每家产线的市场应用定位存在区别,更为科学的良率比较需要基于具体产品规格,最终由客户要求决定。
言论三:“技术落后,所以没有大客户,只做哗众取宠的样品”
柔宇科技:柔宇2018年量产折叠屏之初,考虑到产业成熟度和折叠屏手机产业的开创阶段,公司决定同时启动B2B和B2C战略加速产品进入市场并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柔派折叠屏手机,当时未及时与下游手机品牌客户合作属企业战略选择,而非技术问题。事实上,柔宇2020年已获得国内某知名手机品牌的折叠屏订单需求,后因商务条件原因未继续推进。此后柔宇与知名品牌VERTU达成合作并提供VERTU两代折叠屏手机的ODM/OEM服务,均采用柔宇折叠屏技术及软硬件设计。2022年柔宇进一步与某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启动折叠屏合作测试并获得认可进入其供应链管理平台。
除了手机市场外,柔宇一直在积极开拓其他行业创新应用,此前已合作的数百家企业客户包括空客、LV、中车、泸州老窖等(此前均已公开),横跨消费电子、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运动时尚、机器人、文娱传媒、办公教育等行业,并得到大量客户的好评和认可。柔宇同一些新兴行业的合作与传统显示面板企业市场战略有所不同。新兴行业的柔性显示屏创新应用规模虽暂时不如手机应用规模,初期订单量相对有限,但行业应用潜力巨大,需要一定培育期,这与技术路线无关。
言论四:“上市只为圈钱,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动破产”
柔宇科技:柔宇所属的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达到一定的投入强度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柔宇作为行业中少有的创业公司,前期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风险投资,历史总投资额在行业中最少。国内外显示面板同行的投资均在国家和政府支持下达到千亿元甚至数千亿元级别,柔宇通过艰辛高效的技术创新和开源节流,用了不足同行十分之一的资金,实现了多个业内领先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成果。
创新技术企业进入盈利增长期,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柔宇从天使轮融资发展到pre-IPO轮,一路都是高度市场化的结果,其间每轮融资都得到了市场上多家知名VC/PE专业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其专业团队通过详细尽调完成法定投资流程,无论估值还是其他商业条件,都不可能是一方简单一味追求的结果。对待企业上市问题,柔宇也一直秉持着高度负责的态度。2020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的暴发,公司主动撤回了纳斯达克上市的机会,后又因科创板相关政策的调整,公司再次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无论申请上市与否,公司始终在竭尽全力寻求更好的发展,负责任地面对所有挑战和困难,从未躺平或主动申请破产。例如,近两年,数位投资股东和创始人刘自鸿博士个人多次主动借款合计两亿多元给公司,用于解决员工薪资和维持产线基本运行等问题。
言论五:“不惜血本营销,柔树在深圳机场展示四年,每个月费用超过十万元”
柔宇科技:深圳机场的柔树产品展示是深圳市政府和市工信局在2019年从全市优秀代表性科创企业中选拔出来的创新产品展示项目,目的是向全球游客展示深圳和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前三年多都是市政府和深圳机场免费提供的场地展示,第四年最后几个月才象征性收取少量成本费用(有签署合同为证)。相关言论纯属无稽之谈。
柔宇科技还强调,从2012年创立至今,柔宇始终坚持原创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品创新,并取得国际业内多项历史性首创成果,为推动国内外柔性显示和折叠屏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小结:
虽然柔宇科技在2012年成立之时就瞄准了柔性OLED显示技术,但是从现在来看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仅产品量产时间和良率远远落后于其他国产柔性OLED面板厂商,商业化更是毫无建树,不仅没有拿到任何一家手机/平板大厂的订单,甚至还请自下场跟面板厂客户竞争,随着资金链的断裂,恐怕已难逃破产的命运。
相比之下,其他国产柔性OLED面板厂商则早已进入了收获期。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最新的报告显示,在2023年的9英寸以下的OLED面板市场,京东方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22年12%提升到了15%,排名第二。维信诺、天马、和辉光电、华星光电的市场份额分别为9%、8%、6%和5%。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43%。中国和韩国面板制造商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已经缩小到只有10个百分点。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