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帝国的隐蔽战线

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韩克敌研究员曾经写过一篇名为《民族问题,苏联之殇——再谈苏联解体的原因》的文章。
文中,他认为加盟共和国的“民族化”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根据其引述的资料,在苏联解体前夕,境内主体民族俄罗斯族的比例仅剩51%。
早期苏联领导层的重要岗位几乎都是由俄罗斯人担任,可到了局势失控的1990年,人员构成如下表,韩先生文中称之为“诸侯理事会”。
图片
回顾历史,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尽管首先举起自治大旗的是波罗的海三国(苏联二战时期吞并的领土),但最终导致大厦坍塌的还是俄罗斯民族意识的崛起。
换言之,只要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人想继续维系住苏联,苏联其实就可以延续下去(包括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在内,当时有不少加盟共和国希望保留苏联)。
而一旦俄罗斯人撂挑子,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记忆力好的朋友会有印象,在1991年“八一九事件”中,当时强硬派曾希望直接派兵捉拿叶利钦。
可苏军中的俄罗斯族军官和士兵大都同情叶利钦,一位坦克营参谋长公开宣布向他效忠,随后叶爬上一辆坦克向群众发表讲话,士气大振,越来越多的部队开始倒戈。
到8月20日上午, 俄罗斯白宫上空飘起一只炸弹形的硕大气球,气球下挂着俄罗斯联邦国旗;同时大批T-72坦克也插上了白蓝红三色旗,炮口对外,加入保卫叶利钦的队伍。
至此,苏联强硬派一败涂地。
图片
站在坦克上讲话的叶利钦,背后是莫斯科白宫,即今天的俄罗斯总理府
“八一九事件”中苏军的表现并非偶然,在《民族问题,苏联之殇》一文中,韩克敌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苏军中的民族矛盾是苏联民族矛盾的缩影。
长期以来,苏军中各民族士兵的相处远非和睦。
地位最低的是中亚士兵,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俄语也不好,很多人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今天这些“斯坦”国家们更是同土耳其打得火热。
比中亚士兵们地位稍高一点的是外高加索士兵,即今天小卡特罗夫麾下那批人,再高一点是波罗的海和摩尔达维亚士兵。
俄罗斯士兵长期位于苏军金字塔的顶层,一些高技术兵种,如空军、海军、战略火箭军等,基本以俄罗斯士兵为主,军官主要也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
可到了苏联后期,由于俄罗斯族生育率的下降和城市化的集中程度,使得苏军中来自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士兵越来越多,而且有以民族为单位抱团的现象。
这一切都为帝国的瓦解埋下伏笔。
图片
八十年代中后期,莫斯科想任命俄罗斯族官员去哈萨克斯坦等加盟共和国担任一把手已经很困难,纳扎尔巴耶夫便是乘势崛起的哈萨克族政治家。
倏忽间,三十年过去。
谁又能想到,当初困扰苏联和戈尔巴乔夫的问题今天同样摆在了普京总统面前。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因诸多经济与社会因素,人口不断减少——1993年俄罗斯人口为1.486亿,至2008年降至约1.428亿。
为了扭转人口下降趋势,普京时期采取了鼓励生育、帮扶多子女家庭、改善医疗、鼓励海外侨胞回迁和国际移民本土化等一系列政策(2009~2018缓慢增长,2018至今重回下降通道)。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俄罗斯人口总数约为1.46亿,俄罗斯族占77.7%。
虽然比2008年要多个三四百万,但至今仍未达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的水平,且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考虑到俄罗斯当下出生率低于欧洲、死亡率比肩非洲的现状,未来俄国人口、尤其是俄罗斯族人口,将面临锐减的压力。
类似问题导致的危机已经在乌克兰战事中暴露了出来——俄军非常缺乏兵员,且越来越依赖像卡特罗夫这样的少数民族统帅来征战。
图片
麾下拥兵数万、已晋升上将的卡特罗夫,颇有现代版“安禄山”的架势
前半段聊了苏联和俄罗斯,后半段来谈一谈美国。
苏联和俄罗斯遭遇的问题美利坚同样存在,而且非常严重。
前面提到过,苏联解体前夕境内主体民族俄罗斯族的比例为51%,那么当下美国白人的比例是多少呢?
外界普遍认为已跌破60%(2021年2月的统计数据为60.1%)。
下图是2019年的数据,按照乐观估计,当时美国白人的比例为63.4%(几十年前曾高达90%以上)。
排名第二的Hispanic是拉丁裔,作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族群,拉丁裔有5000万人以上,主要以墨西哥裔为主,华人一般称之为“老墨”。
拉丁裔的组织性和政治参与感比黑人高,是美国政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排名第三的黑人有近四千万,奥巴马竞选总统时曾横扫黑人票,这四千万基本盘也是他卸任之后还能施加影响力的重要依仗。
图片
2019年美国种族人口比例
图片
美国各种族年龄段趋势图
如果分年龄段来看,美国各个种族人口未来的演化趋势非常容易判断。
通过上表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白人除了在“65~85岁”和“85岁以上”这两个区间呈上升态势外,其他各年龄段都呈下降态势,垂垂老矣。
实际上,根据美国人口局的估算,从2012年开始少数民族(包括非洲裔、亚裔、拉美裔、混血、原住民等)的出生率即已超过白人群体。
由此可知,即使不再大量引进移民,仅凭当下自然的人口增长趋势,不出二十年美国就会变成一个拉美裔、黑人和亚洲裔占主导的国家,传统白人的比例将小于50%——这可是当年苏联的“生死线”。
可以想象,未来的美国政坛会诞生更多的“奥巴马”和“哈里斯”,而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们则会愈发不得志,愤愤难平。
这种选民基本盘的消长态势已经直接反映到了美国选举中。
近几次大选,共和党赢下的回合都十分惊险,而且总票数往往不如民主党候选人多,依赖选举人票的制度设计方才杀出重围。
假以时日,共和党盘子偏小的缺点有可能被继续放大,直至被民主党彻底碾压或被迫转型。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美国的民族构成虽然复杂,但它长期以来采用了混居的方式来淡化这种冲突——没有出现什么黑人州、拉丁裔州或者印第安人州。
另一方面,美国的州权非常强大,某种程度上缓冲了各种族与华盛顿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
传统白人如果有怨气,大可从加利福尼亚迁徙到德克萨斯,选一个他们喜欢的老白男当州长,还不至于走到独立建国的地步。
图片
尽管社会层面的矛盾美国可以用混居和州权去做优化处理,但军事层面却不得不直接面对人口演变带来的冲击。
记得2021年美军曾隆重推出一个募兵宣传——《The Calling》(征集令)。
视频由五部短片组成,每部时长两分多钟,分别讲述了五位美军士兵的成长故事以及参军心路历程。
这五个故事的主角分别为白人女子艾玛、非裔男子里奇、非裔女子詹妮、拉丁裔女子珍妮佛和亚裔男子大卫,竟没有一个传统白人男子。
图片
说来有趣,美军当下的民族架构和苏联后期很相似——基层士兵中已经有相当比例是黑人(最新统计数据约24%)、拉丁裔(约17%)和亚裔,只不过军官层面的比例仍非常低。
2020年《纽约时报》还专门推过一篇回忆黑人参军史的长篇记叙文章,名字就叫做“African-Amerians Are Highly Visible in the Military, but Almost Invisible at the Top”(军队中有大量非洲裔美国人,但却鲜有高级将领)。
拜登上台后用黑人奥斯汀做国防部长,多少也有平息这种怨气的成分在。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马克·米利卸任后,拜登提名非洲裔将领查尔斯·布朗接任,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国防部长和参联会主席两大军方巨头均为黑人的局面。
图片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帝国身体机理的演化,往往是通过一些细节展露出来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