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叠石“片石山房”,石涛雕像在扬州何园落成

齐白石称石涛“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在中国书画史上,晚年居于扬州的石涛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师,同时还是一位造园大家,在扬州何园留下了造园遗构——“片石山房”。石涛又是在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思想者,一篇《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
澎湃新闻获悉,6月9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石涛雕像在邻近片石山房的扬州何园石涛纪念馆揭幕。
图片
石涛雕像
作为此次石涛雕像的设计者和创作者,吴为山结合石涛与扬州的历史文化渊源,在现场讲述了他对石涛的理解及对石涛雕像的创作历程。
“石涛在中国艺术史影响巨大,扬州人尊重历史,怀念大师。大家心中都有石涛,石涛长什么样?还需要在现实中显现真身。石涛有自画像,但那是一个平面形象。”吴为山说,石涛是伟大的创新者、艺术的革命者和革新者。石涛就是一座艺术创新的里程碑,“中国漫长的美术史,如果没有石涛,那是非常寂寞的。”
蜀岗瘦西湖名胜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沈伯宏表示,蜀岗瘦西湖景区将以此次石涛雕像落成仪式为契机,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扩大石涛文化、扬州园林文化的影响力。
图片
石涛 《自写种松图小照 》
图片
石涛雕像揭幕现场
图片
石涛雕塑揭幕现场
石涛与扬州渊源极深,其晚年的代表性画作大多是在扬州大涤草堂完成,晚年作于扬州的作品常署青莲草阁、耕心草堂、岱瞻草堂等。
图片
清代康熙年间的扬州府图
在此前“石涛与扬州”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良志结合石涛及石涛友人流传至今的书画诗词等文献表示,石涛在扬州叠石与造园是没有疑义的,其中,遗留下的最重要叠石作品就是地处何园的片石山房。石涛好友杜乘在其《苦瓜小景》画作上题一长跋,其中就有“时来卷石如高山,衙官徐沈骇荆关”一句,这则题跋则为此提供了一个重要资料。……石涛的“卷石”——叠石理水的造园工夫,曾令衙官都为之震惊,他们认为简直可夺荆浩、关仝山水的气势。
图片
片石山房局部
“石涛晚年定居扬州,参与了多个园林的叠山造景工作,包括安氏园、白沙翠竹江村、万石园等园林假山的创作,这些园林成为扬州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徐亮表示,也正是因为大量的园林叠山实践,石涛成为清康熙中期扬州园林乃至整个江南园林叠山的中坚人物,为扬州园林叠山技艺在清乾隆时期的高度繁荣作出了重要的铺垫。石涛叠山存世的何园片石山房及个园假山作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技术价值,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叠山史不可替代的标本和杰出的范例。
在雕塑揭幕前,筹备多年的“石涛与扬州”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何园落下帏幕,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良志,扬州市何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徐亮,学者、自由艺术家刘墨,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连杰分别围绕一代画僧石涛书画、叠山的美学精髓进行主旨报告发言;在专题论坛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朱宇晖,清华大学博物馆研究员谈晟广,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任军伟,《扬州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教授李金宇,暨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博士吴倩,北京画院理论部主任、研究员吕晓,《澎湃新闻》艺术主编、上海书画院兼职画师顾邨言,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朱天曙分别进行主题演讲。
(本文部分文图据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