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230亿,没换来印度越南点头,组团抗中计划,印越拒绝签字

日前,由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新加坡举行了首届“清洁经济”投资者论坛,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出席了此次会议。
图片
【雷蒙多参加印太经济框架投资者会议】
据该组织放出的消息称,会议结束后,与会各国达成了IPEF“清洁经济协议”,美国拟投资230亿美元,推动地区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参加会议的斐济副总理透露,印度和越南尚未签署该协议,美国商务部一名高级官员同样表示,部分国家表示会尽快签字,但目前还没有动静。
这里我们先解释一下“印太经济框架”,该组织成立于2022年5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抗中国地区影响力。在这个背景下,印度和越南拒绝此次协议签署,传递了一个信号:它们并不想与美国结盟对抗中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很明确:
首先,越南无意与任何超级大国结盟,尤其是美国。越南战争的惨痛历史,让其对美国一直存在着浓厚的戒备心理,在与美国签署任何合作协议时,也会再三考虑。此外,与美国合作也意味着国内爆发“颜色革命”的概率会急剧升高,这显然是越南高层最为担心的。
图片
【越南并无意与美国结盟】
其次,虽然印度在表面上与西方共享政治价值观,但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致力于营造一个非西方大国也能拥有更大战略自主权的世界。这也是印度积极参与上合、金砖等非西方组织活动的原因,也是其仍然坚定维持与俄罗斯、伊朗等反西方大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第三,从经济角度来看,尽管所谓“对华脱钩”的声音层出不穷,但实际上,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出口产业,正越发依赖于中国的技术输入和投资;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和越南着重于强化自身的经济及军事基础,而不是与西方结盟对抗邻国。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拜登就试图拉拢印度和越南结盟,组团遏制中国。在美国看来,印度和越南都有与中国存在一定的争端,而且近年来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更是趋于紧张,越南虽然与中国友好,但在南海方面也时不时地会冒出“刺耳的声音”,因此和美国站在同一战略阵地的可能性极大。
但对于印度和越南来说,相比于加入美国的行列,它们更愿意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更何况印度和越南都有意发展成世界主导型大国,让其沦为美国遏华的“棋子”,为了美国所谓的对华战略牺牲自身利益,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乌克兰已经用亲身经验表明,充当美国棋子的下场就是成为炮灰。在这个前提下,美国碰“软钉子”是必然结果。
图片
【印度并不想成为美国遏华棋子】
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印度越南的抗拒态度,也与所谓“印太经济框架”本身的不靠谱,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在该组织框架下有四个主要“支柱”,即供应链协议、清洁经济协议、公平经济协议,以及贸易协议
根据美国商务部此前发布的声明显示,IPEF成员国已经签署了供应链协议、清洁经济协议、公平经济协议。不过,各国仍未就关键的第一支柱,即贸易协议达成一致。与传统的贸易协议不同,IPEF 不涉及市场准入问题,也并不寻求降低关税,而且一些成员国也不赞同其中有关劳工和环境标准的条款。此前在国内企业的压力下,印度以不清楚协议能带来什么好处为理由,已经宣布退出IPEF贸易谈判。
图片
【印太经济框架徒有其表】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贸易支柱的谈判十分重视,去年11月,IPEF首脑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在这次首脑会议前,美国已经组织各国就贸易协议一事,提前进行了两个月的三轮谈判,然而各国并没有就此问题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
但即便如此,拜登政府为了其遏华战略能尽快实施,还是决定将于2024年组织各成员国,重新调整贸易谈判,不过一名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曾透露,目前各成员国仍未能就改善劳工、环境标准或合规性达成一致,包括越南和印尼在内的一些国家,甚至直接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劳工权利标准要求。
这也意味着,该组织框架下的“第一支柱”协议,基本已经宣告破产,而且从此次“清洁经济协议”的签署情况来看,该组织剩余的三个“支柱”协议,是否真的在其内部达成了一致,也值得怀疑。
总而言之,美国这个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只是一个打着“促进印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幌子,为美国自身地缘政治战略服务的遏华工具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和越南拒绝和美国“同流合污”,显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